出兵安南,已過去五月有餘。
白虎一師從太平島出兵,攻破海陽、新安,以掃除障礙屯兵海陽,堵住安南兵出海的退路。
玄武一師經廣西覆滅莫氏,兵破涼山、太原兩城,現已屯兵太原,只等命令南下。
白虎二師繞道雲南,兵不血刃拿下老街、嘉興兩城,進入紅河平原,兵圍升龍西方。紅河平原本無險可守,好在武家投降,多了三萬生力軍,也彌補兵力的不足。
以瓊州兵的戰力,攻佔這幾城,用時不到兩個月。只是安南兵好打,安南百姓不好對付,又花費三個月,才將民間勢力平定。
在出兵安南以來,王成就有收復安南的目的。對於安南百姓,自是採用懷柔政策。
只是安南位於窮鄉僻壤,使得安南民風彪悍。安南兵敗走,安南的百姓,對瓊州兵極為敵視。不僅到處挖陷阱,還不時的騷擾瓊州兵。對於瓊州的輜重隊,也是不時的襲擊。
讓人防不勝防的是,安南的孩子和婦女。這些人看似無害,做的事最是惡毒。有的送上含有劇毒的水和食物;有的趁瓊州兵不備,直接露出兇器……
攻破安南幾城,大破安南將近十萬守軍,瓊州兵死傷也不到三千人。面對安南百姓的襲擾,瓊州兵就死傷一千餘人。王成得知訊息,也是大怒。
瓊州兵無往不利,除了兵丁日常的訓練,還有就是強大火器的優勢。與之而來的後勤補給,也是極為驚人。畢竟兵馬吃食,還可以就地取材。槍支彈藥,就需要從瓊州等地運輸。
安南地形複雜,又有安南百姓的襲擾,運送物資更是難上加難。考慮到此,只得暫緩總攻升龍的計劃。
王成也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見此情形,果斷下令:強勢鎮壓安南民間反抗勢力。
經過幾個師團的努力,安南民間反抗勢力,才得以消停。幾個師團又在險要據點,派兵駐守。幾個新占城池,也得以平定。
參謀部擬定,三路出擊的計劃,幾個師團到達指定位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大量殺傷安南兵,但也是瑕不掩瑜。
參謀部本來是想讓,麒麟一師在最後總攻時,再進入安南。只是王成力排眾議,讓其偷襲南方的廣平。
偷襲廣平,無疑是成功的,是否有價值還有待商榷。盧生是極力反對過,只是拗不過王成,只得作罷。
盧生覺得,應該集中優勢兵力,將安南兵往南方驅趕,達到步步為營的目的。王成覺得,要防著南方阮主的介入。以麒麟一師牽制阮主,也是極為划算。
……
安南太原
攻擊安南的幾個師長,此時匯聚一堂。幾個師團誰打主攻,一直爭論不休。
這也得益於瓊州兵,特殊的管理體系。參謀長負責,日常訓練等瑣碎事務,戰時則替主官出謀劃策、行軍、紮營等。
師長則是有指揮和決策權,師長不在,則由副師長代替行使職權。
這也是幾個師長,放心丟下部隊的原因。
劉放有給胡博報仇的心思,又在自己的地盤,有王松、常泰幫襯,聲音自是大了許多。
潘必正、常威兩個師長,也只是帶著親兵前來,可謂勢單力薄。常威又有常泰的壓制,也只得跟在潘必正後面助攻。
與潘必正同來的武陽,則是好奇的看著這一幕。心中不免感嘆:都說安南人彪悍,這明人也不差。明人高階武官,都是文人的傳言,也不盡屬實。
最終還是王成發話,眾人才停止爭吵。
在安南幾城平定,王成也帶著親衛團到達安南。考慮幾個師團同時作戰,王成也將盧生帶來。
在盧生的示意下,參謀部一個屬員,將安南地圖展開。盧生這才起身,講解敵我雙方局勢。
現在升龍有五萬御林軍、從廣平回防的五萬邊軍、海陽等地敗退的四萬逃軍、南方阮主派來的一萬阮兵。
十五萬安南兵,駐紮在升龍附近,也沒有反攻的意思。盧生覺得,安南兵是想等著我們進攻。
反觀瓊州兵,幾個師團,原本四萬五千兵丁。攻城掠地死傷將近五千,又有一萬把手各處城防要地,實際動用兵丁也就三萬。
武家投降,有三萬降兵,其他降兵也有一萬。這四萬降兵,打順風戰可用,逆風戰就……說到這盧生看著武陽,也不再說話。
武陽也知道該自己表態了,直接起身道:“既然選擇跟隨大帥,只要大帥不負我,我定不棄大帥。”
說完武陽又走到中央,跪在地上。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