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接到朝廷聖旨,已是崇禎十一年初。
整個瓊州又圍繞著出兵不出兵,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有的認為應響應朝廷號召,出兵瓊州;有的乾脆勸王成自立,現在朝廷無暇分身,正是自立的好時候;有的則是勸王成靜觀其變,等幾年看清形勢在出動。
王成知道調瓊州兵入中原,朝廷也看不上這點兵力,無非就是看瓊州是否聽調令。
大明今後的形勢,王成比任何人都清楚,最後王成也決定出兵中原。或許他也想知道,自己的出現在大明,會給崇禎帶來多少蝴蝶效應。
瓊州發展穩定,也需要時間的沉澱。
王成也是找來幾府總辦,對楊世榮、張三、李勇、方孟州一番交代。讓虎子的近衛旅出兵四川,調玄武一旅駐守雷州,同時負責親衛旅的後勤工作。
現在闖賊大軍正在四川,王成決定前往四川,也檢驗一下近衛旅,這一年的訓練情況。
王成則是帶著親衛營先行一步,親衛營一路穿行在山野裡。在行至貴州白雲山,看地圖上有個白雲寺。
王成也曾聽常泰提起過,建文曾在這裡出家,後來又遠遁南洋。既然自己是建文後裔,王成也想去白雲寺一探究竟。
畢竟建文是死是活,在後世也一直是個謎。這也困惑著王成,常泰也知道的不多。自己的便宜父親也深埋地下,一切只有自己探索。
帶著好奇心,王成帶著親衛營,行至白雲寺山下。白雲寺坐落在白雲山的半山腰,留親衛營在山下紮營。
王成帶著一行人上山,行至大半白雲寺山門大開。從大門走出一眾僧人,為首一位身穿袈裟的老者,在門口守候。
看到山門開啟的王成,也很是好奇。莫非山上有高僧不成,知道自己要來,也只得加快步伐。
待王到了寺門口,身穿袈裟的住持上前道:“不知施主到訪鄙寺有何公幹。”
王成道:“久聞白雲寺大名,路過貴寺特來上炷香。”
住持猶豫片刻道:“請。”
王成等人被住持迎進寺裡,幾個和尚沒有進寺,而是向深山裡行去……
王成來到大雄寶殿,先是虔誠的上了三炷香。隨後就和住持閒聊起來,王成總是有意無意的說起建文帝。
住持行遠也不接話,只顧說著自己的佛理,有點那麼前言不搭後語的意思。
和這些人說話真累,王成索性直言道:“我聽聞建文帝在此出家,不知是真是假。”
行遠微微一笑,隨即又道:“我想施主不是敬佛,是為人而來吧!”
心思被人戳破,王成也難免尷尬道:“我也只是好奇,還望高僧為我解惑。”
行遠聽王成這麼說,就帶著來到山頂。
王成是越看越疑惑,只見山頂上新修建一個平臺,平臺門上書寫著天子臺。平臺裡有一座樓閣,樓閣旁有一塊碑文。
樓閣經過歲月的侵蝕,已有些年頭了,碑文的落款是建文手書。進入樓閣又有一個供奉的銅像,傻子也知道銅像是誰了。
建文在貴州出家不是秘密嗎?這麼大張旗鼓的搞出來,這是怕天下人不知吧!王成是滿臉的疑惑,剛才還弄得像特務接頭一樣,搞了半天這也不是什麼秘密啊!
行遠看出王成的疑惑,也開始為王成解說起來。
當年建文帝逃出皇宮,來到貴州行省。想想復國無望,也就在這白雲寺出家。
本來沒有人知道,在十年後建文彷彿看透一般。派人告訴朱棣自己還活著,已經看透世俗,他在白雲寺聽憑朱棣處置。
朱棣也做了十年的皇帝,朝局穩定,對建文的殺心也不是那麼重了。建文又是四大皆空的模樣,朱棣也就放過了建文。聲言只要建文呆在白雲寺,就任由他吃齋唸佛。
前太子朱文奎,和苗人姑娘結婚生了兩子後,也莫名失去了生育能力。
朱棣遷都北直隸後,也只是讓巡撫代為看管。建文在明宣宗時圓寂,建文後裔也融入了苗人當中。
聽完行遠的講述,王成盯著行遠道:“建文是死了,但不是死在白雲寺,是死在海外吧!”
行遠先是恐慌,隨即又淡然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王成如此直白的說出來,就是看看行遠反應。要是建文真在白雲寺圓寂,哪還有瓊州的建文後裔,行遠是知道建文出走南洋的。
不等王成繼續追問,大牛慌張的跑進來。指著門外道:“外面來了不少人,還有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