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任瓊州守備(1 / 2)

煮鹽作坊建造的差不多,王成也是回到崖縣小院。每日上午習文練武,下午則是用一個火爐子,不停地冶煉著什麼。有時高興地大吼就是這樣,有時有時失落的說著又不對……

眾人還以為王成迷上了煉丹,只有王成知道他是在冶煉玻璃。原材料弄來了,工藝也大致知道,就是冶煉不出成品,王成也只得暫時放棄。

閒來無事,王成又找來一些雜學書觀看,發現很多字不認識。擁有大學文憑的他不禁汗顏,便託李勇在崖縣尋得一位老師,教自己讀書寫字……

看著王成不再沉迷煉丹,李勇馬上就找了當地雜學大家謝文斌。

都說字如其人,到了王成這就行不通了。

看著王成寫的毛筆字,謝文斌不停地搖頭道。王成長得不說貌若潘安,也算是周正,怎麼寫的字就……

王成寫的毛筆字,實在無法恭維。這都練習也快兩個月了,寫的還是潦草,謝文斌不得不質疑自己的水平。反觀一起學習的翠兒,雖說寫的也不怎麼樣,好歹還算正常發揮。

看著王成還在那,頗具耐心寫著,王成不煩謝文斌看的都煩,怎麼會有這麼笨的人。

寫個毛筆字,王成也急的滿頭大汗,婉兒則不停地用絲巾為其擦拭,也不停地念叨著:公子莫急。

簡體字尚好,古人所用繁體字,筆畫繁複,且需以毛筆書寫。王成不僅要糾正以往對漢字的記憶,還要記住繁體字的寫法,著實難以專心。

看到李勇帶著幾人進了小院,王成拿著剛寫的字欣賞起來:“嗯!不錯,這字寫的有進步。”

李勇欲上前,觀看王成的墨寶,王成直接將字交給婉兒道:“幫我收好,以後就要這麼寫。”

李勇只得尷尬的說起,朝廷的官書到了,說完遞給王成一封信件、官印和一個只有一半鐵魚。

王成看了信件,大致是讓他到瓊山任職的文書,官印是證明身份的,一半鐵魚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半身鐵魚是地方證明身份的信物,和虎符類似,在瓊山知府那裡還有另一半。

在李勇的解說下王成明白了,在科技還不發達的社會,證明身份也只有這種古老的方法了。

王成因平叛三縣有功,經廣東督指揮使上報,授予王成瓊州守備,劉放、陳飛等人口頭嘉獎。

這崇禎還真是摳門的可以,賞賜什麼的就算了,王成也知道現在朝廷難。這麼大的功勞也只是口頭嘉獎,好在劉放等人也不會在意,要不非鬧兵變不可。

李勇是崇禎八年十一月上的摺子,等到批覆下來現在已經是崇禎九年三月了,想來現在中原復地也不太平。

稍微思索,既然是瓊州守備,在哪裡就任不都一樣?為什麼要去瓊山。

李勇則是玩味的表情,想來王成對官場不是很瞭解,又向王成解釋一番。

守備是正五品,千戶官也是正五品。

以守備節制瓊州一衛十一所,這就耐人尋味了。上級賦予他節制的權利,這些同為正五品的千戶,會聽他的嗎?好在海南衛沒有衛指揮使,要是再節制三品衛指揮使,那玩笑開的就有點大。

按理說節制一萬多人,起碼要有一個正三品的參將頭銜。

南直隸兵部、吏部,又玩起了屢試不爽的平衡策略,給王成一個五品官去節制其他五品。只要瓊州的平衡不被打破,那麼朝廷就有很多方法平衡。

王成對官場不是很瞭解,但是也不幼稚。瓊州與大明內地不同,無非就是怕王成一家獨大,到後來不好控制。

王成在瓊州的的作為,錦衣衛也是傳到南直隸。對於王成出色軍事能力,南直隸兵部倒沒在意,只是害怕王成又是下一個鄭家,尾大不掉。

對於這些的王成也是嗤之以鼻,朝廷的平衡策略,玩的的確好。西南的三宣六慰丟了,東北韃子常年扣關,鄭家南海的無冕之王……

大明總是消耗在這種內鬥中,又有多少新星埋沒在萌芽中。像劉放曾經大明的百戶,就是給一個參將也可以勝任,現實要不是王成的到來,可能就在百戶職上垂垂老矣。

劉放是一個,又有多少個劉放呢?

就算王成直接穿越到崇禎身邊,他對著崇禎說可以救大明於水火,恐怕也沒人會信他。何況以大明現在的境況,除了破而後立,沒有別的辦法,這其中也牽扯太多人的利益。

不說把控內閣的東林黨,就是天下讀書人,天下士紳也會反對吧!

商鞅的變法讓秦朝強大起來了,還是遭到車裂的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