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放的宣誓效忠,李柱、張三也緊隨其後,算是張家屯權力的正式交接。
出於對劉放的信任,胡博也跟著向王成效忠。
王松、徐盛,倒是愣在那裡不知所措。本是想投靠劉放脫離胡毅的掌控,哪想想劉放又效忠一個毛頭小子。更是不知劉放這是唱的哪一齣,也是愣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
王成也知道此時不是謙虛和退縮的時候。看向還愣在原地王松、胡博二人,是退也不是進也不是。出言道:“現如今,我們都當共進退才是。”
聽王成如此說,徐盛像是做了某種決定:“我願意跟隨上位,只是我常年帶著兵勇在外,可不可以把屯兵家眷也一同遷入張家屯。”
徐盛也是有所顧慮,他的百戶所擔任海防任務,兵勇長年在近海巡邏。家眷則在海邊駐紮供給後勤工作。以前可以受到南山所庇護倒也安全,現在他的百戶所劃歸劉放管轄,以胡毅為人肯定會遭到報復。
想到此處倒不如全部投入張家屯來的痛快,現在張家村變化徐盛還看在眼裡,讓家眷搬到張家屯也少了後顧之憂。
王成本就覺得張家屯人員少了一些,對於徐盛來投自是歡喜:“大家以後就是一家人。”
胡博見此所幸也是提了同樣的要求,王成自是應允。
王松覺得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好,只是應承一番,倒也沒有什麼別的動作。
張家屯兵丁用了不到十天,就搭建好兩百餘戶臨時營帳。徐盛、胡博兩個百戶所,距離張家屯只有十幾裡一天就到了張家屯。
人窮也有窮的好處,兩百餘戶大約千人,愣是淨身來了千人。這哪是什麼大明屯兵,說是流浪的流民也不為過。就是兵丁身上的大紅鴛鴦服也是補了又補,何況是兵丁家眷,衣服破爛的可以遮羞而已。
說是遷移也沒有帶來什麼家當,揹著一個個破鍋碗還當寶一樣,深怕一個不小心給摔破了。大拖老老拖小,倒是多了些人間真情。
要是前兩個月劉放也會覺得沒什麼,現在看來還很是寒酸,好歹現在張家屯也是今非昔比,最起碼每家都有餘糧了。難得有嘲笑胡博、徐盛二人的機會,不禁笑道:“這完全就是難民啊!”
胡博、徐盛這些天也在張家屯,對張家屯自是改觀。兵丁家眷每天日起而作日落而息,臉上洋溢這快樂滿足的笑容。兵丁依令而行,與其他衛所兵丁的慵懶截然不同。面對劉放的嘲笑,竟是無言以對。
所幸兩百餘戶的遷入,只要有住的地方即可,趕在天黑順利的安排千餘人。
張家屯現在也有300餘戶,王成也是有意將這些兵丁家眷脫離軍事組織。先是將兵丁家眷重新混編,擴大鹽場規模,讓新來兵丁家眷也加入製鹽大軍之中。
又用生產的食鹽,從雷州、瓊州府購入大批糧食,再以每戶生產食鹽的多少兌換相應的糧食。新來家眷王成先是以無息的方式借給他們糧食,等發放酬勞再從中扣除,使得張家屯平安的過渡最困難時期。
對於王成以無息的方式借給大家糧食,還是得到一定擁護。以前上官就是對他們不停的壓榨,哪有過一個會為他們貧苦屯兵考慮的。王成的這小小恩惠,倒是得到不少人心。
古人的民風是淳樸的,在有吃有住的情況下,很快就融入了張家屯的生活中。生活有了盼頭,一個個也是格外的賣力。
在人心穩定以後,王成又將眾人召集一起。為了讓這些兵丁家眷安心從事生產,改張家屯為張家村。
10戶選舉保長1人,採取連坐制。有罪同罰,有功同獎。保長有戰鬥過的傷殘老兵為首選。
60戶為1甲設甲長,甲長由保長選舉。每甲單獨建造民房設立村莊,由甲長統一指揮。
5甲為1村設村長1人。設安防隊長、生產隊長,負責協助村長,王成直接任命張三為張家村村長。
村長負調解人員糾紛,治安護衛工作,直接向王成負責。
村內設1個民兵總旗。每甲出1個民兵小旗每月一輪換,由村裡統一指揮。在職期間組織訓練,主要負責村子護衛巡邏工作。這也只是一個構想,如今的村莊男丁大都抽調一空。
在分完5甲之後,王成又帶著張三等4個甲長對地形考察,依地形在關口建造村房。5個村莊對鹽田形成一個拱衛之勢,確保鹽田的安全,在有敵入侵時可以快速的做出反應。
現在的大明與王成前世不同,前世是村莊太平,現在的村莊還要防禦土匪亂寇。何況在這不安平的邊界,村莊更是注重安保問題。在村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