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陳平還在下面拜著,嬴晏這個當主君的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乾咳一聲道:“仲平有相才。”
現任的丞相——李斯和王綰:“……”
不是!他們還在呢,這下一代左右丞相就被預定了?
不過好在十九公子下一句就是:“但此時的仲平還有些不足……”
別人看來那就是謙虛。
公子您手下有這麼多將相之才啊!說他們仍有不足那不就是謙虛嗎?!
沒錯,十九公子麾下。
天幕上所提到的人才是這位十九公子的,這是所有人的預設。
哪怕是始皇嬴政。
他在用人的時候對待小兒子的從屬也多數是培養居多。
只有陳平微微蜷縮了一下指節。
果然是還不夠。
年輕的野心家低著頭,思緒萬千。
【如果以咱們現代之人的觀點來評判的話……
陳平與章丘相比起來,前者更像李斯!
他們二人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首先便是出身均低微貧寒。都是從社會底層一步步艱難地往上攀爬,歷經無數艱辛困苦才得以嶄露頭角。
再者,皆是在年富力強、正值壯志凌雲之際有幸得遇明主賞識。
且兩人皆心懷遠大抱負,野心勃勃,渴望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至於差別嘛……
在靖高祖的朝堂之上,能夠與陳平相抗衡、分庭抗禮的大臣為數眾多。這些臣子們個個才華橫溢、能力出眾,彼此之間相互競爭又相互協作,共同輔佐著靖高祖治理天下。
反觀秦始皇時期,其麾下雖然也不乏賢能之士,但真正能夠替代李斯之位、發揮同等重要作用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幾乎難以尋覓。
除此之外,還在於兩位帝王的繼承者。
靖高祖之後繼承大統的乃是看似和藹可親、實則心機深沉的靖太宗;而秦始皇選定的接班人則是心地善良、寬厚仁慈的公子扶蘇。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繼位者性格特點以及治國理念,無疑對兩個王朝未來的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是秦始皇的狗:別人不好說,要是把陳平放在和李斯一樣的境遇裡,他一定會做出和李斯一樣的事!>
<我住長江頭:此外,一個顯著的差異或許在於君王對待他們二人的態度吧?
先說李斯,其勃勃野心可以說是被秦始皇一步步地“餵養”起來的。秦始皇對李斯可謂恩寵有加,不僅讓其子都娶了公主,而且還將其女全部嫁給了公子們。如此這般的厚待,使得李斯深得君王的絕對信任。
可陳平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他能夠成為帝王之師完全是憑藉著自身近乎瘋狂般的努力與爭取。儘管後來在靖太宗的麾下成功坐上了丞相之位,但這更多依靠的是他多年積累下來的資歷以及曾經擔任過帝師所建立起的關係網。>
其他“無法代替李斯”的一群臣子:“……”
怎麼還帶踩一捧一的?!!
知道十九公子麾下人才濟濟!
不用你反覆提及,謝謝。
陳平默默地站在那裡,臉上露出複雜的神情,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一個字來。
這麼一想,他還真是挺慘的。
而另一邊,那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提及的李斯,此刻整個人都已經麻木了。
毫不猶豫地請罪,動作非常之嫻熟。
與此同時,他的心中也暗自嘆息一聲:“這個後生終究還是被我給連累了。”
此時的嬴政,在天幕多次提及李斯矯詔之事後,對此也有些麻木。
不然還能怎樣?
像李斯這樣好用的人才,如果就這麼直接將其斬殺,實在是太過可惜了!
想到這裡,嬴政不禁又回憶起了范增和蕭何這段時間以來的種種表現……
雖然明白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與真正能夠勝任丞相之位的標準相比,顯然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果然……
戰爭才是人最好的磨礪。
就在嬴政思考要不要把人丟到邊境的時候,餘光忽然瞥見一旁開始變得焦躁不安的王綰……
原來如此。
【陳平與靖高祖的相遇發生在靖高祖年僅十六歲之時。
彼時,靖高祖的麾下已然匯聚了諸多英才,其中包括足智多謀的范增、善於理政的蕭何,還有勢力強大的藺家一脈。
或許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