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袁紹從宴會離開之後,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府邸,而是前往了太傅府。
太傅府,書房內,袁紹正在向袁隗彙報著今晚宴會的情況。
“叔父,侄兒今晚和張禟相談甚歡,我有把握將來一定把他拉攏到我們這邊來,為我們袁氏效力。”
袁隗撫須說道:“本初,任何事情在還沒有成功之前,千萬不要用“一定”這兩個字。”
袁紹立刻擺正態度,說道:“侄兒受教了。”
袁隗不疾不徐地說道:“陛下的心思還真是難猜,居然會讓張禟擔任虎賁中郎將,不過仔細想想,讓張禟出任虎賁中郎將卻又在情理之中。”
“張禟無深厚背景,在洛陽沒有根基,個人能力出眾,又曾經揭發過黃巾之叛,的確是一個適合的人物。”
袁紹出聲附和道:“叔父所言甚是。陛下這一手的確出乎眾人的意料。”
袁隗又囑咐道:“本初,你初識張禟,切不可表現過於熱情,凡事都要循序漸進,以免引起他的懷疑。”
袁紹聽到這話,臉色微微一變,回憶了一下今晚好像是有那麼一點點熱情,張禟應該不會懷疑吧。
袁隗這邊沒有注意到袁紹的表情微變化,還在那裡說道:“張禟現在把守皇宮,手握虎賁禁軍,是當下炙手可熱的人物,這樣的人對我們袁家後續幫助很大。”
“張禟的事情上,你要多費些心思。”
袁紹已經回過神來了,立刻抱拳道:“侄兒一定會竭盡所能。”
袁隗想到了什麼,便說道:“需要注意一點,張禟先是救了皇后娘娘,後面又是何進帶他進宮揭發黃巾賊,當初也是何進保舉張禟帶兵去長社的,可見張禟和何進的關係不錯。”
“何進心中也是想拉攏張禟,我袁氏雖然不懼何進,但現在何進對我們還有用,所以千萬不能讓何進知道我們袁氏也想拉攏張禟。”
袁紹回答道:“叔父放心,侄兒知道該怎麼做。”
袁隗瞭解袁紹的為人,怕他太心急,再次不厭其煩地交代道:“現在你只要和張禟交好即可,不必表露出任何態度。”
“張禟初入朝堂,不清楚洛陽的規矩,我料他將來一定會惹出事端,到時候我在何進之前,出手相救於他。”
“如此一來,讓張禟對袁氏感恩戴德之時,到那個時候,你在出面表明我袁氏想要招攬他的心意。”
袁紹回答道:“侄兒明白。”
袁隗身為官場老狐狸,自然知道如何用人,便意味深長地對袁紹說道:“士紀(袁紹、袁術的兄長袁基的表字)雖然有才能,但為人過於溫爾文雅,若是在太平盛世,也就罷了。”
“但現在在這暗流湧動的洛陽,恐怕士紀難以撐起整個袁氏。”
“公路性格上桀驁不馴,為人過於輕狂,更加難擔重任。”
“唯有本初,深得我心。只不過叔父有一句話,你一定要銘記於心。”
袁紹擺出一副受教的表情,肅聲道:“叔父請說。”
袁隗鄭重其色地說道:“你雖然有才,但有時候太過自我,不管什麼時候一切都要以袁氏大局著想。”
袁紹聞言,先是一愣,隨後心中一喜。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叔父要把家主之位傳給我?
不管袁隗的話到底是想表達什麼意思,此刻的袁紹抱拳道:“侄兒一定銘記於心,袁氏的一切高於我袁紹的一切。”
袁隗聞言,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笑容。
看到袁隗笑,袁紹心中更加高興了,也露出了滿面的笑容。
今晚的宴會正如同張禟所想的那樣,就是袁氏為了結識張禟所做的鋪墊。
至於劉備、孫堅兩人真的就是袁紹為了湊數才叫來的。
張禟前腳剛封為虎賁中郎將,後腳你袁紹就單獨邀請張禟,這也太明顯了。
是個人都能猜到袁紹邀請的不是荊州南陽郡人張禟,而是虎賁中郎將,北平侯張禟。
所以,袁紹為了不讓張禟懷疑,得知曹操和劉備、孫堅在中原剿滅黃巾軍的時候相識,就故意讓曹操邀請劉備和孫堅兩人赴宴。
最後,袁紹再把話題引導到張禟身上,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讓劉備把張禟邀來。
為什麼袁紹讓劉備去,不是讓孫堅去?
因為孫堅好歹還被封了別部司馬一職,而劉備什麼封賞還沒有下來,說白了要麼就是劉備功勞小,要麼就劉備不懂人情世故以及朝中沒有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