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禟知道劉宏現在心中肯定和著急,就和陶謙拜別,跟隨禁軍士兵前往皇宮。
很快,張禟就風風火火地來到大殿之上,拱手道:“虎賁中郎將張禟拜見陛下。”
劉宏沒有任何廢話,就直接言明瞭滎陽現在的情況,並且道:“匡胤,徐州的叛亂,你就不用去了。這滎陽之亂必須快速平定,你可有把握?”
張禟一臉自信地朗聲道:“請陛下放心,末將已經知曉滎陽現在的情況,末將只需請調精兵五千,不用一個月就足以平定滎陽叛亂。”
歷史上碌碌無名的何苗都能快速平定滎陽之亂,張禟現在手下張合、沮授等人,沒有理由搞不定滎陽之亂。
對於張禟自信的回答,劉宏拍手叫好道:“好!不愧是北平侯,朕的心腹愛將。”
“朕給你八千精兵,糧草、軍械、戰馬等一切物資全部都先供應於你,務必快速平定滎陽之亂。”
張禟拱手道:“末將必不負陛下所託!”
百官公卿裡面只有一個人內心是波濤洶湧。
這個人就是何進,他萬萬沒有想到最後居然是這麼一個情況,讓張禟不用去徐州。
早幾天何進還怪張禟被劉宏騙去徐州,張禟跟他說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會有辦法應對的。
沒想到,現在滎陽突然爆發叛亂的訊息就傳到了洛陽,這讓本來要出發去徐州的張禟直接臨陣改道。
結合張禟之前的神機妙算,何進心中不由讚歎張禟,真乃神人也。
同時,何進也謀劃著怎麼讓張禟答應自己的兒子跟他學習觀星之術。
這觀星之術,要是學成了,簡直可以左右天下局勢。
……
因為張禟突然被劉宏召走的原因,又因為張禟是平定徐州之亂的副將,所以陶謙知道張禟大機率不會去徐州了,但在劉宏下達新的聖旨前,陶謙選擇按兵不動,等待劉宏的指示。
最後,一切也如陶謙所想的那樣,張禟沒去徐州,陶謙單獨率領兵馬前往徐州。
古代出兵打仗除非十萬火急之外,一般都要選擇吉時出發,所以陶謙出發的時候推到了第二天早上。
臨出發前,張禟考慮到以後自己在荊州發展,陶謙在徐州,符合自己遠交近攻的策略。
張禟為了提前跟陶謙打好關係,便主動向陶謙獻策,說道:“陶公,徐州雖然我不能跟你去了,但是我對徐州還是頗為了解。”
“我這裡有個錦囊,如果你到了徐州遇事不決,你可以開啟它,希望能夠幫助到你,也算是禟盡一些綿薄之力。”
陶謙感嘆道:“本以為能和匡胤你並肩作戰,共同剿滅黃巾賊子的。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滎陽發生了叛亂,讓老夫沒有這個福分。”
張禟笑道:“陶公不必如此,說不準等我解決了滎陽之亂,陛下就會派我加急前往徐州,給陶刺史錦上添花。”
陶謙搖頭,嘆道:“匡胤你來了,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要不是匡胤你也要去滎陽平叛,老夫真想向你借幾個人一起去徐州。”
借將?
張禟不解地問道:“陶公,你這話是何意?”
陶謙回憶起西涼之戰,緩緩說道:“昔日,我跟隨皇甫將軍前往西涼平叛,那個時候皇甫將軍從你麾下借了宇文。”
“宇文憑藉個人武勇,力斬敵將,威震敵軍,為皇甫將軍立下了大功。”
“果然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張禟嘴臉一抽,前有皇甫嵩,現有陶謙,怎麼一個個都盯著自己的手底下的人,有本事自己去招攬人才啊!
最後張禟“真心實意”地對著陶謙拱手說道:“陶公保重,禟在洛陽等著你大獲全勝的訊息。”
陶謙也回禮道:“借你吉言。”
……
待張禟、陶謙兩人話別之後,陶謙兵馬走了一段路之後,陶謙就偷摸出張禟給他的錦囊。
陶謙當然不會真的遵守張禟的話,真的到了徐州,遇事不決之後再開啟錦囊,而是現在就開啟了張禟給他錦囊。
錦囊裡面是一片布帛,上面寫了兩段話,雖然張禟的字還是一如既往的難看,但好在陶謙能看的懂。
布帛上面都是幫助陶謙解決在徐州的兩件重要事情的建議。
第一條建議是雖然朝廷是有給陶謙兵馬去平定徐州叛亂,但這些是洛陽的兵馬,如果損失太大的話,即使陶謙平定了徐州之亂,朝廷依舊會怪罪陶謙“殺敵一千,自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