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太史慈為什麼會在洛陽被抓,那就說來話長。
雖然劉焉有向劉宏提過“廢史立牧”,但劉宏並沒有答應,所以東漢現在還是刺史制,州刺史對太守沒有絕對的掌控能力。
而東萊郡的太守和青州刺史雙方因為一件事的發生了矛盾,雙方各自認為自己有理。
既然爭論不休,那就上奏朝廷,讓朝廷來裁決。
青州刺史這邊先發制人,給朝廷送了一份對自己有利的奏摺,東萊太守知道,知道情況不妙,也立刻派太史慈送一份對自己有利的奏摺到洛陽去。
刺史可以監察太守,並不能直接管太守,兩者可以說是相互制衡關係,所以誰的奏摺先送到朝廷,朝廷先判下來,就對誰就更有利。
正所謂“先發制人”,“先到先得”,“惡人先告狀”。
結果,先出發的青州刺史的人比太史慈先一步到洛陽。
太史慈膽大心細,來了一招劍走邊鋒,假裝自己是洛陽的官員,順利地把青州刺史的奏摺給騙走,把東萊太守給他的奏摺送了上去。
但很快就東窗事發,太史慈的行為就被青州刺史的人給識破了,太史慈還沒有走出洛陽就被人給抓住了。
正巧,何進的派系的人得知了這件事並告訴了何進,何進這才出手保住了太史慈。
瞭解完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張禟頓時有了收服太史慈的主意,問道:“遂高兄,太史慈現在關在哪裡?”
何進回答道:“在洛陽令的監牢裡。放心,我已經打過招呼,太史慈在裡面一切安好,不會受到任何委屈。”
“太史慈的事情沒有上報,不然這冒充朝廷官員,損壞地方文書這些罪名加起來可不小。”
何進替太史慈瞞了下來,那這件事就更好辦了。
張禟喜道:“多謝遂高兄了。”
……
很快,張禟和何進就來到監牢門口,單看著監牢門口,就讓人覺得壓抑。
何進現在也是大將軍,養尊處優許久,看著監牢這環境,眉頭微微一皺,說道:“匡胤,我就在外面等你,不打擾你和太史慈講話。”
何進說得好聽,是給張禟和太史慈單獨講話;但張禟已經從他的眼神,看穿了一切。
說實話,張禟也不想進去,但獨身進監牢,只為太史慈而來,這樣顯得更有誠意。
張禟二話不說,邁著堅定的步伐就走了進去。
這裡雖然不能說暗無天日,但能照進來的太陽光線也是少得可憐,甚至有不少地方處於伸手不見五指。
在這裡面不要說受刑了,就是帶上幾天,心理素質差的,都能直接崩潰。
要不是來找太史慈這樣的大才,張禟一輩子都不願意踏足這裡一步,不,是半步都不想踏進來。
在獄卒的帶路之下,張禟很快就來到了關押太史慈的牢房。
相比較其它的牢房,太史慈的牢房雖然偏裡面一點,但是這裡的光線不錯,還是單人間,環境也比其它的牢房好很多。
看來,何進這招呼沒白打,的確幫太史慈安排到位了。
此刻的太史慈表面上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發呆,實則心裡想著是如何越獄,逃回東萊郡去。
這時,牢房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隨即就是一陣開門聲傳來,太史慈扭頭看去,只見有一人走了進來。
太史慈豁然起身,看著張禟身上的服飾,便開口問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會來這裡?”
張禟上下打量著太史慈,只見太史慈身高將近八尺,相貌堂堂,一臉的正氣。
張禟開口自我介紹道:“我乃北平侯張禟。”
因為古代資訊傳遞慢,太史慈並不知道張禟的一些英勇事蹟,他只知道張禟是平定黃巾起義的功臣之一,便也十分客氣地說道:“太史慈見過北平侯。”
張禟也不廢話,想抓緊時間說上幾句,離開這個監牢,便直入主題地問道:“你可知道,這一次你闖了多大的禍?”
太史慈點了點頭,一臉無懼地說道:“慈知道。”
張禟又問道:“既然你已經知道自己闖了多大的禍,那你後悔嗎?”
太史慈搖了搖頭,依舊是一臉無懼地說道:“慈不後悔。”
張禟也不嫌棄這牢房的床,便直接坐在了上面,繼續問道:“那你可知道你闖的這個禍,不僅是你要被治罪,就連你的母親也要受到牽連,現在你後悔嗎?”
太史慈神情一僵,隨即說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