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聽張禟之名,臉色各異。
只有張白騎聽到領兵的是張禟,當下就豁然起身,用力一拍桌案,大怒道:“當初要不是張禟這個卑鄙小人告密,大賢良師怎麼可能會倉促起義,最後落到一個兵敗垂成!”
“來得好!張禟來得正好!這次我一定要殺了他!”
眾人聞言,心中紛紛搖了搖頭。
又一個白波軍將領郭太勸說道:“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張禟有兩萬人,我們和他硬拼,對於我們來說是不明智的!”
“況且,如果是大賢良師在這裡,他會支援我們為了殺張禟,從而犧牲這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兄弟嗎?”
“就算我們殺了張禟,但我們這萬餘兄弟,還能剩多少?漢軍下一波的援軍趕來,我們又該怎麼辦?”
這一番話下來,讓張白騎沉默了不少。
楊奉見狀,也長嘆一口氣說道:“我還是剛才的意見,先撤吧,如果以後有機會,我們在捲土重來。”
“在這裡死抗著,除了犧牲這些兄弟,毫無意義。”
眾人經過一陣眼色交流了之後,郭太點了點頭,同意楊奉的意見。
隨後就是韓暹也表示同意,李樂也跟上表示同意。
見大家基本同意,就連剛才反對聲不斷的胡才此刻也悶不作聲。
張白騎見狀,也只能無奈同意退兵。
畢竟當初席捲天下八州,擁有數十萬人馬的黃巾軍,在強大的漢軍手下也沒有堅持住一年,更何況現在手底只有一萬多人的白波軍。
……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張禟率軍一路來到楊縣附近的時候,就立刻派出大量的哨騎前去查探敵軍情況以及分佈位置。
讓張禟等人感到意外的是,哨騎回來彙報的訊息是:敵軍不知所蹤,楊縣周邊數十里,不見一個白波軍士兵。
這讓張禟等人心中疑惑不解,不知道白波軍到底是在玩什麼把戲。
為了保險起見,張禟和田豐商議之後,決定分兵行事,形成掎角之勢,以防不測。
張禟自率三千兵馬和許褚、田豐進入了楊縣,瞭解一下具體情況。
至於剩下的五千兵馬,則是有“善處營陣”之稱的張合帶領著在城外駐紮,和楊縣相互呼應。
進入楊縣之後,張禟立刻受到楊縣縣令熱烈的歡迎,終於有援軍來了,今晚可以睡個安心覺了。
張禟也不廢話,直入主題,詢問白波軍為什麼突然銷聲匿跡。
楊縣縣令也是一臉的疑惑,他只知道白波軍突然退兵了,但他也不知道白波軍為什麼突然不知所蹤,只是恭維道:“下官料想一定是侯爺的威名,讓這群不知死活的賊寇聞風喪膽了。”
張禟對於這種解釋並不滿意,雖然張禟知道自己對黃巾軍是有些震懾力的,但要做到讓黃巾軍望風而逃,張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哪怕是號稱平定黃巾軍的第一功臣的皇甫嵩也做不到讓黃巾軍望風而逃。
於是,張禟便和田豐商議道:“元皓,我認為敵兵消失在楊縣,是擔心我軍和楊縣裡的兵馬裡應外合,前後夾擊他們,所以他們才撤走圍楊縣之兵。”
田豐點了點頭,說道:“侯爺所言有理,豐也是這麼想。”
“豐認為接下來應該及時探知敵軍主力所在,趁他們立足未穩之際,聯合各地兵馬,一同圍剿他們,爭取一戰就平定他們。”
張禟也是這麼想的,第二天就派出大量哨騎前往之前被白波軍攻下的城池,擴大規模尋找白波軍的主力。
這次尋找的結果,再一次的出乎張禟、田豐等人的預料,跟上次一樣的:沒有發現任何關於白波軍的蹤跡。
即使是之前淪陷的城池,得到的訊息也是白波軍在搜刮了不少糧草之後,就神秘消失了,就跟人間蒸發了一樣。
面對白波軍這突然的消失,讓張禟、田豐等人心中感到些許不安,畢竟行蹤漂浮不定的敵人才是最可怕的,說不準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現,給你致命一擊。
畢竟連試探性地打一仗都沒有,白波軍就這麼悄然撤退,實在讓張禟、田豐他們無法理解白波軍的做法,始終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張禟認為這裡面一定蘊藏著一個天大陰謀,最後他決定帶領大軍前往白波軍的起事地點——白波谷,去那裡一探究竟。
現在白波軍除了白波谷,應該沒有其它去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