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籠罩著大海,一片靜謐而神秘。張好古所率領的艦隊悄然啟航,他們選擇在這個時刻出發,正是為了將自己的行動隱匿於黑暗之中。畢竟,護國軍此前從未經歷過水戰,而且人數相對較少,如果大張旗鼓地行軍,很容易被敵人察覺並遭到攻擊。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出征得到了黃龍派來的人員的協助。這些人對於渤海沿岸的水情可謂瞭如指掌,他們提供的情報和指引讓艦隊能夠避開一些潛在的危險區域,並找到最佳的航線。
在戰船方面,張好古精心挑選了多種型別的船隻。其中包括五艘中等趕繒船、五艘海滄船以及十艘蒼山船。這些戰船各具特點,有的速度較快,適合追擊和突襲;有的則裝備精良,具備較強的火力打擊能力。此外,艦隊還配備了五艘馬船用於運輸馬匹等物資,以及三艘兩千料的糧船以保障軍隊的給養供應。
可以看出,張好古此番是做好了孤軍奮戰的準備。由於登萊地區早已陷入混亂,無法為其提供有效的補給支援,所以他必須依靠自身攜帶的資源來維持戰鬥。為此,艦隊裝載了大量的武器彈藥。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令人震撼不已的火炮方陣!其中,千斤重的巨炮足足有三十門之多,每一門都猶如鋼鐵巨獸般威風凜凜地矗立在那裡;而百斤炮則多達一百門,它們整齊排列著,散發出令人膽寒的氣息;此外,還有一百門輕便靈活的迫擊炮,它們雖然個頭稍小,但同樣具備強大的殺傷力。
這些火炮的威力堪稱恐怖至極!無論是那重達千斤的炮彈,還是百斤炮發射出的密集彈雨,亦或是迫擊炮那精準的打擊能力,都足以在遙遠的距離之外給敵方目標帶來滅頂之災,讓敵人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不僅如此,張好古麾下的每一名士兵皆裝備精良。他們人手一支火銃,腰間還懸掛著鋒利的刀劍。就連身為統帥的張好古本人,此刻手中也緊握著一支效能卓越的魯密銃,以備不時之需,能夠在關鍵時刻身先士卒,親自投身於激烈的戰鬥之中。
除了火炮和火銃,這支隊伍還擁有整整一萬顆手榴彈。這些小巧卻致命的武器,無疑成為了近戰中的大殺器。當雙方短兵相接之時,只需將手榴彈用力丟擲,瞬間便能引發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白晝時分。此時,張好古所率領的船隊逐漸降低了航行速度。只見十來個身手矯健的斥候迅速爬上了幾座最高的桅杆頂端,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揹著一架精緻的望遠鏡,全神貫注地掃視著遼闊無垠的海面,不放過任何一絲風吹草動。只要一發現有可疑的漁船出現,便會立即向下方發出訊號,隨後一艘艘敏捷的蒼山船便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出,朝著目標奮勇前進,毫不留情地將那些漁船驅趕到安全範圍之外。
就這樣小心翼翼地航行了整整四天之後,龐大的船隊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的桑島。船隊緩緩靠近島嶼的西南部,最終穩穩地停了下來。
此時,除了負責保持高度警惕以及執行哨探任務的蒼山船依舊堅守崗位外,其他眾多船隻紛紛降下了錨鏈,彷彿一群疲憊的巨獸找到了可以棲息的港灣。緊接著,張好古、袁飛和吳大寶三人率領著一個連隊的英勇戰士迅速登上了小巧靈活的小船,向著神秘的桑島進發。
他們選擇在島嶼西南角的一處陡峭岸邊登陸。剛踏上陸地,張好古便果斷命令幾名士兵點燃了滾滾狼煙。只見那黑色的煙柱直衝雲霄,彷彿是向這座寂靜小島發出的挑戰訊號。沒過多久,海面上就出現了一艘快速駛來的小型櫓船。隨著櫓船逐漸靠近海岸,袁飛和吳大寶定睛一看,驚訝地發現來人之中居然有一位是他們所熟識的——正是那位張龍!
來到張好古跟前,張龍彎腰行了大禮,“見過少爺,”原來張好古早就佈置張龍在登萊蒐集情報,就在前幾天讓人捎信讓張龍在桑島候著,由於張好古皮島平叛時,對皮島遼民有大恩,遷皮島遼民與登萊,有很多遷來的遼民就在登州附近的海島上安家了,登萊的原住民是不會給他們土地的,所以這些內遷遼民不是住在島上就是住在海岸邊。
一直以來,他們都過著以打魚為生的日子。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勞作,但收穫的魚兒只能拿去換取一些微薄的口糧。即便如此,這些口糧依然難以讓全家人填飽肚子。然而,儘管生活艱辛,他們至少不用再像過去那樣時刻擔憂自己和家人會因為飢餓而失去生命。
直到後來,張好古來到了登州。他帶來了新的機遇——魚貨生意。張好古憑藉聰明才智和商業頭腦,將這些原本普通的魚貨經營得有聲有色,從中賺取了大量的金錢。但與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