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沈家更是江南大族,上一輩,父親沈銃沈季玉曾任山東按察副使 ,兩袖清風,出行都不用儀仗,還樂善好施,弄得家境貧困。沈宜修也繼承父親家風,急公好義,接濟窮親戚和鄰里。弄得自己家裡也是緊緊巴巴,葉紹袁的俸祿經常不夠用,有時靠沈宜修賣首飾補貼家用。
叔叔沈珣沈幼玉,現在在山東布政使任上,也是三品大員。
伯父沈琦也是大儒。沈宜修的八個兄弟號稱沈氏八龍,也都是學問傍身,遠近聞名。其子葉燮,就是張好古救下的小孩,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
張好古暫且不表。沈宜修帶著孩子回道家中告訴了葉紹袁,說“我當時在布莊看布,小鸞領著燮兒,一把沒攥住,燮兒就閃了臺階下了,幸虧一個小夥子接住了給,要不燮兒還不知道摔成啥樣,那麼高的地方,還是大青石。那天我在家裡準備宴席,你喊人家一聲,咱得好好謝謝人家。你猜猜是誰,還是你的上官呢?”葉紹袁沉吟著,“是得好好謝謝,可是你說是誰?還是我的上官?我上官也不少,你說的是哪一個?”“他說他叫張致遠,虞衡司員外。”“對對,虞衡司確實新近來了一個員外郎,年紀輕輕,員外郎確實是我上官,雖然不在一個司。”
“真的是你上官啊!那麼年輕。”
“確實是,就在前不久,皇上親賜連升三級,從翰林院編修升到工部虞衡司員外郎的,從五品,比我還高一級。”
“翰林編修,那學問也是很高的了?”沈宜修問道。
“高不高,不知道,反正是殿試第二名,榜眼呢?新來工部就立下大功,皇上下旨賞賜。”說著,葉紹袁就把張好古造尺的事說了,又說了張好古拜師徐光啟的事,又說聽說現在造什麼車床的事都一一說了。並說道“學問高不高不知道,沒看過他的文章,也沒聽說寫什麼試,既然能造尺,和車床,那麼算學肯定造詣不低,要不徐光啟大人也不會收他弟子。”
第二天,上衙時,葉紹袁點完卯,便徑直去找了張好古。一見張好古便說:“謝謝張大人救了犬子 ,今日家妻在家備下酒水,下衙後,尚請張大人過府一序,略表謝意。”
張好古回道:“葉大人言重了,小小事情,我也就是順手接了一下,怎敢叨擾。”
“張大人這就不對了,救下犬子,怎麼是小事呢?對外來說可是大恩,就這麼說定了啊!今天下衙,隨我到家中,小酌一杯。”
張好古見推辭不掉,也就答應了下來。
等到下了衙,葉紹袁就過來了,張好古跟著葉紹袁到了葉紹袁家。
宴席已經備下,有雞有魚,四葷四素。葉紹袁喊著張好古洗完手後,便坐了下來,沈宜修也在旁邊作陪。席間,因葉,沈夫妻都有文采,間有妙語連珠,張好古雖然不通經史子集,但是說起文章,詩詞也不陌生,沒來大明之前,也:()學名張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