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了,現在最好的證據是考卷,讓考生和公眾品評,還不如讓在場的百官來品評,在場百官都是滿腹經綸之士,品評考生的文章絕對沒有問題,以防萬一,每人在品評的時候,都必須寫下批語,講明為何要選中此篇文章,最終將百官評選的試卷和宋大人他們評選的一對比,不就知道宋大人在評選的時候,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之行為了嗎?”
“呵呵——”
胡惟庸輕笑兩聲,道:“劉大人啊劉大人,我看你還是沒有搞清楚此次事件的重點所在,重點是宋大人徇私舞弊與否嗎?重點是如何平息北方學子的怨憤,避免事態擴大至北方各省,就算你證明了宋大人沒有徇私舞弊,那能平息北方學子的怨憤嗎?他們到時候會說朝廷串通一氣,民怨只會更加沸騰!”
雙方各執一詞,爭吵不休。
一旁的百官聽著,也都是議論紛紛,有支援胡惟庸的,有支援劉基的,形成了兩派。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吵作一團。
“好了,都給咱安靜下來。”一直都在靜靜聽著的朱元璋終於出聲。
奉天殿終於重新安靜了下來,注意力重新回到皇上的身上,現在就看皇上怎麼定奪了。
朱元璋倒是比所有人都淡定。
“要不,你們聽聽咱得辦法?”
皇上有辦法?
百官都是微微一怔,他們覺得胡惟庸和劉基兩人德邦爭論都已經把整件事件說透了,無論是哪種辦法,都存在漏洞。
而除了他們二人說的,其他人也都想不出別的來。
百官束手無措,皇上智珠在握。
這一幕,讓他們竟是有些恍然,似曾相識。
上一次倭寇事件,同樣是是這樣,皇上一手剿寇最終讓百官心服口服,直呼皇上英明。
這一次難道也……
百官都是帶著幾分好奇與疑惑等待皇上繼續說下去。
朱元璋很滿意百官的反應,道:“本次恩科作為大明的首屆恩科,而且榜單已經放出,如果不承認榜單,那就是朝廷自己打自己的臉,而且北方學子不鬧事了,輪到南方學子鬧事了,可如果承認了榜單,那北方學子又不肯就此罷休,事態不能平息。”
皇上的話,讓百官點頭。
不過這其中的道理,他們也都懂,難就難在怎麼解決。
看著有些懵逼的百官,朱元璋微微笑道:“那咱們何不全都要?”
全都要?
這話又讓百官一怔。
朱元璋繼續道:“咱們既要承認此次榜單,又要平息北方學子的怨憤,那何不再開一場恩科?本次恩科就當是恩科南場,主要招錄南方學子,再開的一場就叫恩科北場,主要招錄北方學子。”
“如此一來,是不是南北方學子都照顧到了?”
話音落下,舉殿寂然。
在場的文武百官全都呆若木雞,愣愣的看著皇位上的朱元璋,表情相當的精彩。
從一開始的震驚,到思考,再到恍然,最後皆是點頭。
分南北場招錄,既承認了本次恩科的合法性,又對北方學子有了交代。
百官越想越覺得,這個辦法不像胡惟庸和劉基的辦法一樣顧此失彼,竟是沒有任何的漏洞。
簡直是兩全其美啊。
科舉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分南北場招錄的情況,皇上這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啊,而且還如此完美的解決了百官束手無策的難題。
“妙啊,皇上的辦法真是妙啊!”
“皇上英明,臣等拜服!”
舉殿百官紛紛拜服,高呼皇上英明。
果然和上次倭寇事件一樣,皇上再一次獨斷超綱,讓所有人由衷的折服。
拜下的胡惟庸則是眉頭微皺。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如此難題,皇上竟然這般輕描淡寫的就解決了?
皇上什麼時候變得如此高深莫測了?
他背後有高人?
和胡惟庸有一樣疑惑的還有在場的百官,如果說一次還能說是偶然,但是現在已經接連兩次了,皇上在他們眼中變得越來越神秘了。
就是朱標與劉基也同樣不解。
如果說皇上的背後有一個神秘的書店店主朱辰,但是這段時間朱辰明顯不在啊,皇上竟然還是智珠在握,掌控一切。
為什麼會這樣?
皇上真的變了,變得他們也看不懂了。
“聖旨咱都想好了,傳咱得旨意,就說北方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