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讓大明少走彎路(1 / 2)

朱元璋顯然已經習慣了書店和朱辰。

“是啊,有段時間沒來了。”

朱元璋點頭回應之後,也不用朱辰招呼,直接走到熟悉的茶臺邊上那個他習慣坐的位置上坐下。

“咦,怎麼不用咱那套茶具泡茶了?不喜歡嗎?”

朱元璋看著把他給的那套精美紫砂茶具換了,連茶桌上擺起來的白菜琉璃也收起來了,不由得咦了一聲。

朱辰笑笑道:“那東西有些扎眼,低調點好。”

朱元璋點了點頭。

他不知道朱辰知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真假,但這些東西擺在一間書店裡確實是有些扎眼了。

“老黃,這次來是有什麼事嗎?”朱辰主動問道。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斟酌片刻後,道:“上次你說,如果在大明推廣改良過的織布機,將可以獲得驚人的利益,而且各方都會因此而變好。”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布匹的產量是上去了,紡紗的速度是不是就跟不上了,如此一來,紡紗供不應求,價格反而會節節攀升,導致織戶沒錢可賺,想要賺錢就要提高布匹價格,可一旦提高布匹的價格,那麼布匹的銷量必然會下降,造成布匹積壓,就像你之前說的,布匹一旦積壓,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所以,織布機的產布效率上去,似乎也不是什麼好事?”

對於朱元璋的話,朱辰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他沒有想到,朱元璋似乎真的已經按照他說的去做了,而且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並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

不意外的是,他當然知道織布機的改良會引發朱元璋說的這一切問題。

事實上,在來書店的路上,朱元璋就已經和朱標劉基深入的去討論過這個問題。

但是他們並沒有好的辦法。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他們更加期待朱辰是怎麼說的。

朱辰一邊泡茶一邊道:“紡紗跟不上織布的速度,為什麼?是不是因為紡紗的效率沒有上去?”

三人默然點頭。

朱辰繼續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要設法提高紡紗的效率?”

三人再次默然點頭。

朱辰繼續道:“可是,如果紡紗的效率上去了,那是不是可能棉花就不夠了,是不是又要想辦法提高棉花的產量?”

三人繼續深以為然的點頭。

既然紡紗會這樣,作為原材料的棉花自然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出身貧寒、從小挨餓受凍的朱元璋,深知棉衣、棉被對窮人的意義,和棉花生產的重要性。

對於種植棉花,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已經下令:“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又稅糧亦准以棉布折米。”

也就是說,農民只要手裡有五到十畝土地的,就必須種植棉花半畝,十畝以上種一畝,而且織成棉布還可以抵扣稅糧,“益種棉花,率蠲(juān免除)其稅。”

朱元璋的這一舉措讓華夏北方的棉花種植迅速推廣,整個華夏都受益良多,廣大的北方百姓在寒冷的冬季可以穿上了暖和的棉衣,棉紡織業也獲得了巨大發展。

可是現在,織布的效率突然提升了三到四倍,原本剛剛好平衡的棉花,紡紗,織布的一整條紡織產業鏈便會遭到破壞。

所以,朱辰說的這些,朱元璋他們三人自然也都懂。

朱辰道:“說到這裡,你們發現了什麼沒有?”

朱辰的這個問題,讓朱元璋三人眉頭不由得一皺,又有什麼發現?

朱辰自問自答道:“織布效率的提高,倒逼這紡紗業效率的提高,而紡紗業效率的提高,則倒逼著棉花產量的提高,而棉花產量的提高,其實還會引發其他的問題,比如採棉的效率是不是要跟上,運輸的效率是不是要跟上?”

“一個產業部門內生產方式的革命,引起別個產業部門內生產方式的革命。”

“這就是說,世界改變的過程其實就是發明促進發明,各工業部門連鎖反應。”

朱辰的話,讓朱元璋三人默默的點頭。

如果以前跟他們說這個話,他們也許不會明白,但是現在經過了這麼多事情,他們已經基本上能夠接受。

其實只要稍微細想一下,就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和我們的老祖宗說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個道理。

朱辰繼續道:“還記得我前面說的那句話嗎?世界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