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父親出門借糧,回家的時候,那個落魄愁苦的身影,年少的他當時候還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但是很快,一切來得那麼突然,如山崩地裂般猛烈,讓年少的他遭受了沉重的當頭一擊。
“沒有借到糧食的朱五四一家,陷入了絕境。”
“最開始,是朱家的頂樑柱,為了老朱家一家子大大小小傾盡一切的朱五四,活生生餓死了,緊接著,是朱元璋的大哥,然後是大哥的兒子,再然後是朱元璋的母親。”
“親人一個接著一個餓死,年少的朱元璋只能眼睜睜看著卻又無能為力,朱元璋當時有多痛苦,常人恐怕難以想象。”
朱辰並沒有想太多,他只是想借朱元璋的例子給老黃講明白土地兼併的過程以及危害。
所以,朱辰只是客觀的陳述,並沒有太多的感情波動。
然而……
聽朱辰講述這一切的老黃,卻是情緒異常激動,眼眶通紅,呼吸不自覺的加重,眼中充滿了痛苦與追思。
朱辰有些看傻了。
這個老黃的代入感有些誇張了。
如果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就是朱元璋呢。
不過怎麼可能。
自己書店的忠實讀者,怎麼可能是朱元璋?
朱辰撇去心中不切實際的想法,繼續道:“朱五四一生勤勤懇懇,老實巴交,從未想過要算計誰害過誰,只想過好他的小日子,但就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家庭傾盡一切的他,最終卻是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甚至,一直到死,朱五四恐怕也沒有想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種了一輩子地的他,死了以後竟然連一塊小小的安葬之地都沒有,怎一個慘字了得。”
“沒有餓死的朱重八和其他兄弟姐妹,只能選擇迫不得已的另外一條路,成為了流民,成乞丐的成乞丐,當和尚的當和尚,艱難求生。”
“朱五四一家的遭遇夠慘了吧?”
面對朱辰的問題,朱元璋重重的點頭。
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麼多年,但再一次提起的時候,朱元璋的胸口還像是壓了一塊鉛石一般,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在朱辰面前,他也想掩飾自己的情感,但他做不到。
這麼多年了,他還是不能夠放下分毫,可見那些事情對他的創傷有多大。
朱辰繼續道:“但是,這樣悲慘的家庭,在全國各地卻到處都在發生著,無數的家庭在遭遇著和朱五四家一樣的慘劇。”
“你說說,那些僥倖活下來的人,會怎麼做?”
朱元璋咬牙回道:“揭竿而起。”
“不錯。”
朱辰點頭:“因為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唯一的出路,就只有揭竿而起,奮起反抗。”
“一個人反抗,也許掀不起什麼浪花,一群人反抗,也許很容易就鎮壓下去了,但是全國各地四起的反抗,就會想四處滲水的大壩,想要堵住可沒有那麼容易,潰口會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不可阻擋之勢。”
“這也便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往往是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徵兆。”
“而在元朝末年的那場農民起義中,朱元璋逐漸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從微末中崛起,最終完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帝業,成為一代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
說到這裡,朱元璋的眼中隱隱閃過一絲驕傲之色。
他能夠從塵埃中崛起,走到人世間最高的那個皇位,即使是放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他也絕對擔得起傳奇二字。
故事講到這裡,朱元璋也徹底弄明白了土地兼併的概念。
他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的時候,朱辰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朱元璋建立了新政權以後,原本依附於元朝的貴族地主等幾乎被消滅,於是,在朱元璋的新政權下,這些土地和財富將被重新分配。”
“朱元璋的家族以及那些追隨朱元璋打下天下的人們率先獲得了這些土地和財富,成為了新的貴族和地主,而且因為經歷戰爭,人口稀少的原因,原本佃農們也可以去開墾屬於自己的土地,從而擺脫佃農的身份。”
“新朝新氣象。”
“明朝在朱元璋的帶領下,逐漸穩定下來,人口增加,開始走向欣欣向榮的局面。”
朱元璋點頭。
現在的大明,就是處於朱辰說的那種狀態。
經過了苦難的少年時光,艱苦的創業時光,命運之神終於向他露出了笑容,他對現在大明欣欣向榮的局面很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