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或者說商人,就全然是壞事嗎?沒有一點好事嗎?
這話讓朱元璋三人頗有些不解。
資本的本質還是剝削,剝削完國內的,再去剝削國外的,這不都是朱辰自己說的嗎?
如果從傳統的道德標準來說,那必然是壞事。
這也是傳統思想對商人充滿偏見的原因,商人從來都是被看不起的,地位也是最低的,因為在人們的觀念裡,商人就是重利輕義。
朱辰也發現,老黃這三人的思想挺古老的。
“還是以在大明開設織布廠為例,織布的生產效率提高了,致使布匹的價格下來,百姓可以買到質量更優價格更便宜的布匹,這對於所有的百姓而言,是不是好事?”
“百姓在布匹上的花銷減少了,剩下的錢就會用在其他方面上,這對於其他行業的從業者是不是好事?”
“那些給織布廠打工的工人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這對於他們而言是不是好事?”
“而資本家透過織布廠的收益增加,交的稅是不是也增加了?那對於朝廷而言是不是也是好事?”
朱辰的話說完,朱元璋三人再一次愣住了。
剛剛還把資本說得那麼壞,到處剝削,到處吸血,現在話鋒一轉,又把資本說得那麼好,好像所有人都因為資本而變好了。
這……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就像矛盾的典故一樣,有楚人說,他的矛是最鋒利的,而他的盾也是最堅固的,有人說::“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但是朱辰一路說下來,他們竟是找不到其中矛盾的點,去反駁他。
為什麼會這樣?
三人都是疑惑的看向朱辰。
朱辰回道:“根本原因就是生產力提升了。”
“資本和商人的本質是逐利,他們為了獲取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他們會想盡辦法的去提高生產力。”
“因為只要生產力提升了,他們就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這也是驅使他們不斷提高生產力的動力,所以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迴圈。”
“而生產力的提升,則會讓整個社會生產出來的財富總值提高,就是把整個蛋糕做大了,就算是資產階級分得更多,但普通百姓也分得也多了。”
可是朱元璋三人眼中還是有迷茫。
朱辰知道他們的意思:“你們是想問,為什麼資本一會好一會壞的,自相矛盾了?”
三人點頭。
朱辰道:“因為好壞都是相對而言的,說資本社會不好,是因為它與我們理想中的社會,還是有差距,說資本社會好,是因為他相對於封建社會,則有著相當大的優勢。”
這話讓朱元璋三人又無言以對了。
特別是朱標和劉基。
他們的封建王朝制度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只有看過歷史的朱元璋知道,在資本面前,封建王朝就像紙糊一樣,一碰就碎。
朱辰道:“老黃,你不是愛說如果嗎?我也說一個如果,如果大明真的能夠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那麼大明的生產力將會得到急速的提高,進而走上殖民的道路,大明就可以控制全世界的資源,掠奪全世界的財富供養大明。”
“像日不落帝國說的那樣,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日不落帝國?
朱元璋三人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
好霸氣的帝國名字。
和他的大明一樣,日月行天,山河永明。
而後面那段話更是讓三人心旌搖曳,這完全是把全世界當成了後花園了啊。
真的可以那樣嗎?
朱標和劉基忍不住懷疑。
但朱元璋知道,朱辰說的那都是真的。
朱辰繼續道:“如果大明真的能夠做到那樣,那麼大明就相當於用全世界的資源來發展大明的生產力,大明的生產力將會得到質的飛躍,國富民強,遙遙領先其他國家與地區,屆時,大明將成為真正的天下無雙的日不落帝國。”
朱標和劉基驚呆了。
這一次畫的餅可比上一次一船船黃金白銀拉回大明要大得多,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