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這一基本立場出發,深刻的揭示了社會的物質基礎和實踐本質……”
一段話還沒有看完,朱標已經開始懵了。
這些字和連起來的話,他都大概能看得懂。
但是這其中的意思……
物質?意識?實踐?客觀性?歷史唯物主義?
這些詞彙有一些是他見過,有一些可以說是他平生第一次見,現在聯合起來,透過前後語境,他大概能夠能夠知道,這是一本試圖揭示人類活動本質的書籍。
但他又不能完全看懂。
就像是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新世界裡的東西朦朦朧朧,他想要看清,卻又不能完全看清,這讓他難受的同時,更想要一探究竟。
因為書本是他不那麼熟悉的簡體字,再加上內容在他看來異常的艱深,所以朱標看得很慢。
但是書本里的描述很詳細。
從人類意識的產生,到人類該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再到人類社會的構成與本質,一點一點的去深入,去剖析。
可是單單前面人類意識的產生,就已經看得朱標頭腦發脹。
他自問不是天資愚鈍的人,甚至可以說他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之一,但現在這本書在他的面前,卻是感到了十分的困難。
雖然困難,但他也驚奇的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去看待世界?原來看似普通的社會現象後面,隱藏著那樣的規律?
這與他以前觀念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大開眼界。
更神奇的是,這書裡面的理論自成體系,而且有理有據,朱標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卻也找不出任何漏洞來。
這本書究竟從哪裡來的?
朱標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他終於想明白,為什麼朱元璋會一直呆在這裡不走,還一直讓自己看書,原來是被這些書給迷惑了呀。
書裡面的東西雖然看事物的角度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但也不見得一定是對的,更大機率是歪理邪說,簡直是完全顛覆朱標的三觀。
“父皇果然被人灌了迷魂湯。”
朱標輕嘆一聲。
但是他也很瞭解他的父皇,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他認定的事情幾乎不可能改變,而且吃軟不吃硬,就像這一次的封王事件,葉巨伯差點就被當場射死了。
不知道後來為什麼突然改變了主意,網開一面,放了葉巨伯。
不對。
“父皇是來了棲霞行宮後才改變的主意,難道說還是因為父皇那個開書店的朋友?”
朱標一下子想到了很多。
滿朝文武,包括自己都說不服的事情,那人竟然輕易說動了?
那個人究竟怎麼做到的?
他能感覺到,他的父皇似乎對那個人很尊重,而且很是信任,信任到有點盲目的味道了。
“這很危險啊。”
朱標喃喃自語。
作為皇上,過分寵信他人本來就很危險,如果那人有什麼壞心思,恐怕朝野上下都要遭殃。
他實在想不明白,他那個如此強勢的父皇,為什麼會如此輕信一個外人呢?
朱標甚至想到了下蠱……
……
接下來幾天,朱元璋並沒有回宮的意思,朱標也就沒有再提。
父子倆各看各的書。
朱元璋看明史,他想要將所有人的未來都看個遍。
朱標看社會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他想要搞懂並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從而說服朱元璋,回頭是岸。
這天。
一輛馬車匆匆而來,停在了棲霞行宮前,一位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的老人從車上下來。
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大臣劉基。
劉基神色匆匆的走進棲霞行宮。
他沒有直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找到了朱標。
他見到朱標時,只見朱標還在眉頭緊鎖的看著書,如果是以往,劉基大概會贊上一句殿下好學,但是現在,他卻頗有些急躁。
“殿下,敢情您出宮這麼些天,就是跑來這看書?”
朱標連忙放下手中的書本,問道:
“怎麼了?”
劉基輕嘆一聲,道:“沿海那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