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帝王一樣,窺見了天機?
李文忠想不明白,但他有種預感,此次北伐,一定會再次上演奇蹟。
相較於其他人,這段時間的李善長和胡惟庸倒是有些懵逼。
李善長信誓旦旦的推算,胡惟庸上位宰相的聖旨在這幾日就會下來,但是他們左等右等,始終等不來那一道聖旨。
這讓原本異常期待的胡惟庸像是吃下了死蒼蠅一樣,有苦難言。
好幾次他都忍不住來找李善長,旁敲側擊的詢問,問到後面,胡惟庸都不好意思再問了。
李善長讓他再等等再等等。
可是一連等了好長一段時間,絲毫不見聖旨的影子,甚至連半點風聲都沒有。
乃至於李善長的辭呈,皇上也都沒有批。
到底怎麼回事?
自以為了解朱元璋的李善長懵了又懵。
以他對皇上的瞭解,不應該啊。
皇上變了?
還是說他們哪裡做錯了?
“不會是因為剿寇的事,皇上對我有意見了吧?”胡惟庸這些天都沒有睡好,有些發黑的額頭冒出了許多問號。
李善長搖頭道:“應該不是,你提的海禁之策非常的好,但應該是有什麼人給皇上進諫了一套繳寇陣法,這才改變了一切,這不關你的事。”
“那個人到底是誰呢?”胡惟庸疑惑問道。
李善長再次搖頭,長嘆一口氣道:“我也不知道啊。”
胡惟庸眼珠子轉了轉,壓低聲音道:“相國,有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感覺錯了。”
“說。”
“最近,皇上和劉基走得很近。”
“哦?”
李善長露出好奇的神色:“此話怎講?”
因為在之前,劉基雖然也在大明立國的過程中立下不小的功勞,和他一起為朱元璋的左右謀臣,但在立國後,劉基的待遇和他比起來可以說似乎天差地別。
他拜為宰相,更是貴為國公,而劉基不過是御史中丞,爵位上更只是最低等級的伯侯,俸祿待遇上他一個可以頂十個劉基。
原因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劉基曾在前朝做過官,半道才追隨朱元璋,而且劉基這人的性格清高,還自命不凡,屢屢搶皇上的風頭,這也讓民間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乾坤劉伯溫一說。
這句話看似對劉基的讚揚,實則是將他往死路上逼。
一統乾坤的事皇上,哪裡輪到你劉基?
皇上疏遠於他也是理所當然,可是現在怎麼說皇上又和他走得近了?
面對李善長疑惑的目光,胡惟庸道:“您還記得上一次皇上因為封王的事去了一趟棲霞行宮散心,後來太子為葉巨伯求情也去了,再後來因為沿海出事,劉基也去了那裡,從那以後,劉基就開始屢屢被皇上和太子召見。”
李善長皺了皺眉,道:“惟庸,我看是你多疑了吧,劉基前段時間負責大明首場恩科之事,這首場恩科皇上和太子都很重視,召見臣子,那不是很正常的事?”
“不,不正常。”
胡惟庸搖頭道:“你說以為首場恩科的事也就罷了,可就在今日上午,皇上又把太子和劉基叫上,一起出宮了。”
“什麼?”
李善長一下子瞪大了眼珠子。
皇上最近這段時間經常出宮,而且一出就是一整天,這件事在朝堂上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刑部尚書錢唐在宮門口質問皇上的事,他也聽說了。
對了。
那一次也是和太子以及劉基一起出的宮。
李善長的表情終於凝重了起來。
他們一起出宮究竟去哪裡?最近的發生的這一切都有些反常,是不是與他們出宮有關?
李善長一下子想到了很多。
這時,胡惟庸壓低聲音道:“相國,要不要咱們派人查探一下,皇上他們究竟去的哪裡?”
“不可!”
李善長呵斥道:“你這是在找死!”
胡惟庸不敢再多言語。
李善長則是眉頭愈皺愈深,他當然也很想知道皇上他們去了哪裡,可是他也知道皇上的手段,況且這段時間,皇上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了,他現在能做的也只有靜觀其變了……
……
知行書店。
朱元璋三人來到這裡的時候,朱辰正一個人在書店忙活自己創作的歷史小說。
“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