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朱元璋卻忽略了極其重要的一點。”
朱元璋聞言一怔。
他原本還是頗為得意的,因為朱辰能夠理解他的意圖,只要能理解他的意圖,就會知道,他這個封王戍邊之策實則是一個相當了不得的戰略。
而且朱辰拿出地圖來跟他說,顯然他的空間戰略佈局朱辰也都看出來了。
不簡單。
這個朱辰真不簡單。
朱元璋頗有一種伯牙遇上子期的知音之感。
可是,朱辰話鋒一轉,又說自己忽略了極其重要的一點?
到底是朱辰沒有徹底理解自己意圖,還是他真的看出了什麼漏洞?
朱元璋皺著眉頭,嘗試問道:“是朱元璋沒有考慮到限制藩王造反的情況嗎?”
“不是。”
朱辰搖頭道:“對於這一點,朱元璋其實已經考慮了,而且考慮得很充分,在分封的時候,朱元璋就立下規矩,凡受封諸王必須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就藩之後,不允許各親王之間有任何的私自往來,即使是入朝面聖,諸王也不能同時前來,必須一王離開京師後,另一王才可啟程返回京師。”
“所以,諸王就藩之後,互相之間斷絕聯絡,且不能輕易回京,這對於朱元璋而言,可以說得上是與自己的兒子們‘生離死別’。但即使這樣,朱元璋的封王戍邊之策最終卻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朱辰的話,讓朱元璋陷入了沉默之中。
“而且,你看這裡。”
朱辰指著地圖對朱元璋道:“朱元璋的佈局除了九大塞王對外形成共御蠻夷的堅固防線以外,對內又何嘗不是形成互相牽制之勢,藩王之間不允許私通,只要有一家藩王反,朝廷可以聯合其他藩王迅速形成甕中捉鱉之勢,輕鬆平定叛亂。”
“所以,只要不是半數以上的藩王聯合造反,朝廷幾乎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聽罷,朱元璋露出不能再贊同的表情。
可以說,朱辰將他封王戍邊的整個謀篇佈局全都給讀透了。
誠然。
他也覺得自己該考慮的都考慮了,可是為什麼封王戍邊之策,在他死後僅僅就堅持了四年時間,便土崩瓦解。
為什麼?
難道說他真的忽略了極其重要的一點?
可究竟是哪一點?
朱元璋看向朱辰,一臉誠懇的道:“那請問先生,朱元璋究竟忽略了哪一個極其重要的點呢?”
朱辰回道:“朱元璋忽略了他的繼承者。”
“他的繼承者?”
朱元璋聞言一下子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一臉不解。
只聽朱辰繼續道:“朱元璋雖然有著長遠的戰略目光,想要用自己的戰略佈局,給朱家子孫封王的同時,還想要保大明的子孫後代能夠免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一舉兩得,但是,他的繼承者不見得每一任都有他那樣的戰略目光。”
“因為,只要是世襲的皇位,就沒有人能保證每一任皇帝都是明君。”
“而朱元璋後面的繼承者中,只要有一任皇帝沒有足夠的戰略目光,他就有可能不理解朱元璋的意圖,因為去破壞朱元璋的佈局,只要破壞了其中一環,就會使得原本環環相的佈局被破壞,朱元璋所佈下的一切也都將會被毀於一旦,甚至因此反噬大明。”
“事實上也很不幸,朱元璋的第一任繼承者,就已經沒有什麼長遠的戰略目光了。”
朱辰的話,讓朱元璋表情逐漸凝重。
朱辰倒是表情輕鬆,因為他只當是關於明史的一次普通聊天與探討。
在喝了一口茶之後,朱辰繼續道:
“因為朱標的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的第一任繼承者是朱標的庶子朱允炆,朱允炆雖然繼承了朱標的仁孝,但卻沒有他父親的手段,在政事上更是仁柔少斷,輕信他人。”
“事實上,年邁的朱元璋也看出了這一點,他對朱允炆並不滿意,曾一度想要更換太子,後因翰林學士劉三吾的再三勸諫,朱元璋才因此作罷。”
“作為朱元璋第一任繼承者,朱允炆非但沒有能夠理解他皇祖父的良苦用心,甚至還否定了他皇祖父的佈局,所以,朱允炆不僅沒有貫徹封王戍邊的政策,而且剛一繼承皇位,便開始著手削藩。”
“朱允炆先後廢除多位親王,先削周王朱橚,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再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