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講究的是禮儀仁孝信,循規蹈矩,安貧樂道,這本沒有什麼問題,也契合封建統治者的統治需求,但作為一個王朝的指導思想,它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什麼問題呢?那就是儒家學說是單向的,它只重視社會的倫理問題,只解決社會的秩序問題,卻很少關注天文地理,器物革新等科技問題,這就使得民眾的思想趨向於服從而缺少創造力。”
“所以,封建王朝奉行的儒家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首先就將人們想要創造,想要提高生產力的想法直接扼殺了。”
“其次,封建王朝以農桑為立國之本,如《商君書》所講:‘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歸心於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紛紛則易使也,信可以守戰也。’所以,封建王朝堅持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進而重農抑商,甚至閉關鎖國。”
“重農抑商,閉關鎖國,固然能夠求得一時的安穩,但是卻也讓整個國家失去了創造力。”
“為什麼?”
“因為沒有了利益,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是驅使人們創造的動力,但是現在動力沒了,又哪來的創造力?沒有了創造力,又如何提升生產力?”
“所以從大秦一統六國,進入鐵器時代以後,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消亡,生產力的提升幾乎是處於停滯的狀態。”
“按理說,如此長的時間,就算是原始社會也都有提升,但封建卻幾乎沒有提升。”
“第三點,也是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壓根就不希望生產力提升,甚至想方設法扼殺生產力的提升,因為生產力一旦提升,就有可能會改變已經穩固下來的地主農民這一套生產關係,影響到封建王朝的統治。”
“所以你說說,在封建制度下,生產力又如何提升?又怎麼可能提升?”
“生產力無法得到提升的封建王朝就只能陷入土地兼併的無限迴圈當中,直到有一天,生產力經過漫長的積累得以突破,亦或是外面的侵略者無情的將其打破,這才有可能跳出這個迴圈。”
朱辰的話音落下,場間三人再一次陷入呆若木雞,鴉雀無聲的狀態。
剛剛朱辰說的這段話,如果是放在外面,朱辰已經被誅九族了。
即使不放在外面,他現在應該也已經是一具屍體了。
因為在他面前的就是大明的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年號洪武,以鐵血著稱,殺起人來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但是現在,朱元璋卻能夠耐心聽完朱辰如此逆反的話,非但沒有動怒,而且看樣子還聽進去了,甚至露出認真思考的神色。
怎麼會這樣?
就算朱辰推演得再精彩,分析得再有道理,說出這樣的話來,都應該要捱上皇上的一刀。
要知道當初葉巨伯只是一句反對封王,便差點被射死在朝堂上。
怎麼現在……
皇上就這麼信任這個叫做朱辰的年輕人嗎?
皇上怕不是被灌了迷魂湯吧?
不過話說回來,朱辰的迷魂湯著實駭人,就連他們兩人都感覺自個快要陷進去了。
剛剛的一番話雖然幾乎都是反動的話,但是卻又何嘗不是實話?而且由前面的生產力引申而來,有理有據,邏輯密不透風,讓他們連漏洞都找不出來。
恐怖如斯。
他們實在是想不到,在這間神秘的書店裡,還有一個比書店還神秘的年輕人。
又是沉默了好一會。
朱元璋這才緩緩開口,聲音已然有些沙啞:“既然知道了這一切,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改變嗎?”
他不甘心。
他明明已經看見了整個大明的歷史,卻無力去改變什麼。
即使救了朱標,改變大明未來的走勢,但依舊改變不了大明的結局,大明一樣會在後期的土地兼併中走向滅亡。
這種無力感,讓他難受得寧願自己不知道這一切。
可是現在偏偏自己已經知道了。
他不可能甘心看著大明還走以前王朝的老路,如果只有他自己,他也許真的只能望洋興嘆,但是現在還有朱辰。
朱辰就是他的希望。
朱元璋眼巴巴的看著朱辰,就像是溺水的人希望得到拯救。
然而,朱辰卻又給了他當頭一棒喝。
“有什麼辦法?我就算你穿越回去,你知道了一切,但你總不能跑去跟皇上說,不要奉行儒家思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