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於五裡之外?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聽起來都有些發懵,細細一想更是感覺有些不敢相信。
五里什麼概念?連人都看不見!
怎麼殺?
十步殺一人,李白詩中的俠客是誇張的表現手法,而朱辰則更加的誇張,五里開外,眼睛看都看不見,直接把人殺了?
事實上,朱辰真不算誇張。
五里也就是兩千五百米,現代最先進的狙擊槍,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得到的。
當然,以大明現在的實力肯定是做不到,說這個,朱辰只是想告訴朱元璋,冷兵器在熱武器面前,不值一提。
如果不是篤定的相信朱辰,朱元璋真不敢相信朱辰說的這個。
而朱標與劉基雖然不像朱元璋那樣堅決,但經過了前面這麼多的事情,他們也知道,朱辰說的東西讓他們難以言表的震撼,但每一次都證明是對的,而且從不誇張。
難道說,他剛剛說的也是真的?
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三人還處在震撼之中,朱辰起身去拿了幾張圖紙過來。
“你們看,這是大明的火銃。”
朱辰指著第一張圖紙,說道:“結構很簡單,就是一根鐵製的槍管,往裡面填充火藥,使火繩點燃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對於火銃,朱元璋可以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因為建立明朝的戰爭中,火銃和火炮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更是下令大量製造火銃,加強了邊防、海防和城防設施。
朱辰道:“火銃相對於傳統的冷兵器,當然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同樣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點,射程短,精確度不高,裝填慢,不能瞬發,而且害怕潮溼,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還有一點,就是容易炸膛。”
“炸膛不僅造成使用者自身的傷亡,而且還使得火銃的威力不能進一步提升,因為槍管的材料不足以支撐更加猛烈的火藥。”
朱元璋點頭。
朱辰再拿過另外一張圖紙。
“你們看,這是改良過後的火銃,不再使用火繩引燃,而是使用一個扳機的裝置進行引燃。”
“射擊時,使用者只需要扣引扳機,就可以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從而引燃火藥擊發。”
“這與傳統的火銃相比有什麼優點呢?”
“燧發槍大大簡化了整個射擊過程,可以瞬發,而且裝填速度更快,同樣時間內可以發射更多槍,而且射擊不是點燃火線而是扣動扳機,這樣也大大提高了射擊的精度。”
看著朱辰手中的圖紙,朱元璋眼中精光大盛,呼吸都不自覺的急促起來。
好精妙的改良。
火銃在他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當時能夠做出這樣的改良,那整個過程恐怕要摧枯拉朽了。
朱元璋看著朱辰手中的圖紙,就彷彿看見了一個無價的寶物。
朱辰繼續道:“你想想,戰場上,敵我雙方對戰的時候,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遂火槍能夠瞬發,而且裝填速度更快,射程更遠,射擊更加精確,對上火銃,那就是全方位的碾壓,如果對上冷兵器,那更是降維打擊。”
這個不用朱辰說,朱元璋比朱辰還要清楚。
戰場上的武器和戰機有多重要,他比誰都更深有體會,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建立明朝之後大力發展火槍火炮的原因。
哪怕只快一息,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一息可能就是一條生命。
可是現在,改良後的遂火槍比原來的火銃不僅僅是快一息那麼簡單,就像是朱辰說的,是全方位的碾壓。
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事實上也是如此,歐洲就是靠著一根遂火槍打遍了幾乎整個世界,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都還有在使用。
而在華夏,其實也有天才發明出了幾乎是一樣的遂火槍。
那便是明朝末年的畢懋康。
畢懋康的發明雖然比歐洲晚了一百年,但在當時,明朝是有非常成熟的火槍使用體系的以及雄厚的火器製造基礎,比如朝廷的神機營,完全可以在燧發槍的裝備上後發先至,後來居上。
然而歷史從來沒有偶然以及如果。
就像朱辰前面說的,華夏的封建體系和思想已經註定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