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慷慨解囊,一共捐得銀子五十三萬兩,糧食八十七萬石,加上朝廷的賑災糧五十萬石,本次賑災糧款可說相當充易裕。”
“有了充足的賑災糧款後,兒臣即刻命當地的大小官員展開賑災工作,凡是受在這災之地,無論鄉鎮,戶籍,男女老少,一律按賑災的標準進行錢糧的發放,對災區流民進行妥善安置,日散歸鄉者多達十萬人,尚未來得及歸鄉的,仍按賑災的標準進行錢糧發放,另災區的米價也已恢復正常水平。”
“兒臣總算不負皇上所託,現災區民情安貼,本次天災算是安然度過。”
話音落下,舉殿寂然。
唯有皇位上的朱元璋,嘴角的笑意怎麼壓都壓不住。
“看看,看看咱標兒,出事的時候,你們一個個就會提問題,咱標兒一出馬就把你們踢來踢去的那些問題全都解決了!”
這話說得滿朝文武都有些無地自容。
與此同時,他們也很疑惑,太子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說當地的地主鄉紳深明大義,因為感念皇上的天恩,就慷慨解囊,捐了那麼多的錢糧,這種場面話可能百姓們會信,他們怎麼可能會信?
在場的官員中,有不少是親自賑過災的,他們知道,別說從那些地主鄉紳的手中拿一個子了,他們不從中作梗,發國難財就不錯了。
所以歷史上才有那麼多賑災的手段對付他們。
最常用的自然就是勒石記功。
可是現在,地主鄉紳們已經不吃這一套了。
太子究竟是用了什麼法子?
他們一時之間也想不明白,諸多的疑問也都匯成了四個字:
“太子英明!”
滿朝文武大臣紛紛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