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之巔,巍峨的中正殿金瓦生輝,層層宮牆在晨曦的映照下仿若鍍上了一層耀眼的金光,莊嚴肅穆,威嚴逼人。
中正殿前的廣場上,人聲鼎沸,來自京城內外的官員、將領、權貴,以及各大世家代表齊聚一堂。黑壓壓的官帽在光輝下顯得分外整齊,而他們的目光則齊齊匯聚在廣場正中的高臺上——那是象徵大堯最高權力的天子之位。
高臺之上,一道挺拔的身影靜靜佇立,身著金線龍袍,頭戴束髮冠,冷峻的面容上看不出一絲波瀾。
他,就是剛剛擊敗五王、平定北境之亂的新帝——蕭寧。
“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整齊劃一的山呼聲響徹雲霄,震動著整個京城。所有的朝臣與百姓紛紛俯身跪拜,那種來自內心的激動與敬畏溢於言表。
自蕭寧一戰北境、屠戮十萬敵軍之後,他的威名便傳遍了整個大堯王朝。以往那些只將他視為紈絝、無能皇子的權貴們,再也不敢有半點輕視之心。
蕭寧靜靜佇立,目光淡然地掃過身下的群臣百姓。他們或崇敬、或懼怕的神情映入眼中,但並未在他心中激起任何波瀾。
“諸位愛卿平身。”他微微抬手,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群臣紛紛起身,站立兩旁,目光中帶著深深的敬畏與欽佩。
站在百官之首的老臣許居正,此刻捧著一卷寫滿朝政綱領的奏摺,躬身上前。他雖然年逾花甲,但目光依舊炯炯有神,神情中滿是肅然與激動。
“陛下,臣等恭賀陛下登基大典,願我大堯江山永固,國運長昌!”
“願我大堯江山永固,國運長昌!”
百官齊聲附和,聲音整齊劃一,宛如滾滾雷霆,在整個中正殿前回蕩,久久不絕。
蕭寧目光微微一閃,他知道,這些恭賀之聲下,隱藏著多少探究與試探的心思。
如今的局勢看似安穩,但五王餘黨、舊朝遺臣,以及各大世家心中對他的態度,依舊複雜多變。
今天的登基大典,是他向天下宣佈自己權威的時刻,也是他正式踏入權力巔峰的第一步。
“諸位愛卿,從今日起,大堯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蕭寧語氣平淡,目光沉穩而銳利,彷彿一道利劍,直刺人心。
“朕將肅清朝堂之亂,整頓朝政,重振大堯國威。”他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彷彿那一字一句都化作了利刃,直刺人心。
“而朕登基之後的第一項重要決策,便是委任監國,暫代朝中事務。”蕭寧目光微轉,落在臺下眾臣身上。
許居正與郭儀等人皆是一怔,他們本以為蕭寧登基之初會親自掌控朝政,卻不料,他竟打算委任監國暫代朝事?
“陛下,您是說……暫不處理朝政事務?”許居正率先出聲,眼中帶著深深的疑惑與擔憂。
蕭寧點點頭,淡然道:“不錯,朕需暫時離開京城,但放心,一切朕早已安排妥當。”
“陛下!”許居正神情焦急,躬身上前,“登基之初,正是整頓朝堂、肅清局勢之時,若陛下此時離京,只怕會動搖朝中大局,請陛下三思。”
“正是如此,陛下。天下局勢未穩,各方勢力蠢蠢欲動,若陛下不親自坐鎮朝堂,恐怕會令朝中動搖。”另一名朝臣附和道。
蕭寧眸中閃過一抹淡淡的笑意,目光卻依舊冷然,“無妨,朕已有安排。”
他看向人群中的郭儀與邊孟廣,“郭儀,朕任命你為監國,暫代朝中政務,處理國事。”
郭儀身軀一震,神情中滿是驚訝與激動,連忙上前行禮:“臣……臣定不負陛下所託,誓死輔佐朝政!”
“邊孟廣。”蕭寧轉向另一位身著青袍的老者,那是素有清流之稱的邊孟廣,“朕命你協助郭儀,共同整頓朝堂,清理積弊。”
“臣遵旨!”邊孟廣深吸一口氣,神情中透著幾分振奮與敬佩。
蕭寧微微頷首,繼續說道:“待朕此行歸來,便當親自接掌朝政,與諸位共謀大堯盛世。”
許居正眉頭緊鎖,心中疑慮更深。
陛下登基之初,竟然要暫時離京?而且聽他語氣,似乎早有打算。可如今大堯局勢紛亂,陛下這般安排,究竟是要去何地?又有何目的?
許居正斟酌片刻,終於鼓起勇氣,低聲問道:“陛下,不知……您此行前往何處?是否需臣等派人護駕?”
蕭寧淡淡一笑,“無須多慮,朕此去不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