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揭曉了。
說話時,孟如秋的聲音,都跟著有些顫抖了。
終於啊。
經歷了這麼多的波折,終於到了這一步了。
清流們滿面的不甘,神情絕望。
楊千禾面帶笑意,準備欣賞接下來,蕭寧這最為恥辱的一幕!
秦遠陽和譚錄這兩個始作俑者,應該是良心發現,實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見蕭寧還如此固執的,孤零零的坐在那皇位之上,孤立無援,紛紛再次開口勸說道:
“昌南王,大局已定,你繼續坐在那裡也沒有什麼用了。聽我們的,傳讓位詔書,趕緊退位吧。”
“是啊。今天的事情,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更改的了,接受現實吧。現在選擇急流勇退,做回你的紈絝王爺,離開這漩渦,未免就是件壞事。”
二人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
空曠的大殿內,二人的聲音不斷迴響。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匯聚到了蕭寧的身上。
那位孤零零的新皇,還坐在原地沒有動作,似乎心有不甘。
朝臣們不再催促,就那樣靜靜的等待著。
反正,昌南王最終總是要讓位的。
既然心有不甘,就讓他慢慢接受吧。
朝堂漸漸恢復了平靜,僅僅剩下了呼吸聲和風聲。
在場的每個人,都在等待著蕭家王室,最後的落幕。
一時之間。
整個大殿之上,憑空多出了幾分悲涼之意。
“誰說的!”
直到!
大殿之外。
彷彿是從遠古傳來的聲音一般,飄入大殿之內,傳入了每個人的耳際!
徹底將這大殿內似乎就要凝固的悲涼感驅散!
聲音蒼老、有力,帶著幾分飽經滄桑的味道。
肅穆、鄭重,不怒自威。
讓在場的朝臣們,單是聽到這個聲音,便不由自主的全身一滯。
又一次!
他們不約而同的朝著殿外望去。
心中僅有一問:
來者,何人?!
這等氣勢,獨闖朝堂!究竟是何人?
……
大殿之外。
日上竿頭。
大堯的早朝,都是天還未亮就開始的。
如今。
在經歷瞭如此的一番風波之後,那初升的旭日,終於是掛上了東方的天際。
在朝霞的映照下,一位老者緩緩步上莊嚴的太和殿石階。
他兩鬢斑白,髮絲似霜,如銀絲般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每一根都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智慧。
那白髮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耀眼的光澤,猶如被歲月精心雕琢過的藝術品。
儘管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雙眼卻仍然炯炯有神,閃爍著深邃的光芒。
他的目光如炬,彷彿能洞察人心,看透世間一切虛偽與浮華。
他步履穩健,每一步都顯得從容不迫,彷彿整個朝堂都在他的腳下顫抖。
老者的身體雖不再有昔日的勇武,但依舊步履輕鬆。
儘管已至暮年,但背脊依然挺拔如松,透露出一種不可撼動的威嚴。
在那太和殿石階的兩側,站著的正是蒙尚元所統帥的內衛。
這會,他們的目光紛紛落在這老者身上。
看著這位老者,眾軍士無不為之震驚,無不為其身上那股滿是壓迫感的氣勢而震懾。
他們被老者身上散發出的威嚴與氣勢所震撼,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壓迫,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不由得,他們紛紛低下頭去,以示對這位老者的尊敬與敬畏。
有些年紀長點,或者知曉這老者的軍士們,見到此人更是心中一顫,全身下意識的一緊繃,忍不住自問:
什麼情況?
這位曾經跺跺腳都能讓朝堂跟著震上幾天,前任的大堯名劍怎麼來了?
是的!
大堯明劍不僅僅是個稱呼,同時更像是一個官職。
在荀直之前,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大堯明劍。
在大堯有著和如今荀直同樣的地位,做著同樣的事情。
這裡面的大老爺們究竟是在鬥什麼法啊?
竟然將這等,曾經先皇親自前往香山書院,都沒有請出山的大人物都給再次請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