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梁都夜宴風波(3 / 8)

剎那間,武將們的請戰之聲此起彼伏,響徹整個宴會廳,那激昂計程車氣彷彿要衝破宮殿的穹頂。

李健見此情形,心中焦急萬分,急忙向梁帝進言:“陛下,切不可輕易開啟戰端。戰爭一旦爆發,無論最終勝負如何,都會使國家元氣大傷,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況且我大梁以文興邦,文化傳承才是立國之根本。若一味崇尚武力,而忽視了文治教化,恐怕會失去天下文人墨客之心,失去民心所向。不如先派遣能言善辯、足智多謀之士前往敵國議和,許以豐厚的利益,或許能夠暫時化解這場危機。待我大梁休養生息,國力強盛之後,再做長遠計較也為時不晚。”

梁帝微微抬起右手,示意眾人暫且安靜。他緩緩掃視了一圈殿下的臣子們,目光深邃而睿智,隨後緩緩開口道:“諸位愛卿,戰與和皆非兒戲,此事關乎我大梁的生死存亡,需從長計議,慎之又慎。黃符所言邊境危殆之事,確需引起朕的高度重視;李健所顧慮的文化根基與民心所向,亦有其道理;楊業老將軍及眾武將的忠勇之心,朕深感欣慰。當下,朕想先聽聽各位愛卿對於敵我雙方實力的詳細分析與見解,再做最終定奪。”

於是,朝堂之上又陷入了一片熱烈而深入的討論之中。兵部侍郎郭淮站出來,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據臣多方打探得知,近年來敵國新君登基繼位後,大力推行軍事改革,其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且擁有多位能征善戰、謀略過人的將領。反觀我大梁,雖有楊業老將軍等一批忠勇無畏的將士,但軍隊多年來久未經歷大規模戰爭,實戰經驗相對匱乏。再者,我大梁邊境防線綿延數千裡,兵力分散,難以集中優勢兵力禦敵。一旦敵國集中精銳兵力突破我邊境某一要點,我軍恐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工部尚書王翰緊接著補充道:“陛下,從物力資源方面來看,我大梁雖富足繁榮,但近年來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園林,耗費了大量的錢財物資。相比之下,兵器製造、糧草儲備等關乎戰爭勝負的關鍵方面,雖有一定規模和儲備,但相較於敵國全力備戰的態勢而言,仍顯不足。”

梁帝靜靜地聽著臣子們的分析,眉頭越皺越緊,心中的憂慮也越發沉重。他深知,大梁如今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絕非輕易可解之困局。此刻,他的目光不自覺地落在了張平身上。這位布衣出身的客卿,雖未參與方才激烈的爭論,但梁帝卻對他寄予了厚望,期望他能在這關鍵時刻,提出與眾不同、獨具匠心的見解。

張平敏銳地察覺到了梁帝的目光,心中一動,明白自己此時應當有所作為。他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起身,向梁帝行了一禮後,沉穩地說道:“陛下,草民張平以為,戰與和並非絕對對立、不可調和。如今敵強我弱之勢明顯,若貿然開戰,實難有必勝之把握;但若一味求和,正如楊老將軍所言,只會助長敵國氣焰,讓其更加肆無忌憚。臣建議,可先選派能言善辯、機智聰慧之士前往敵國,以緩兵之計穩住局勢,為我大梁爭取寶貴的備戰時間。在此期間,於國內全力加緊備戰。整軍練武,廣納賢才,充實軍備,加固邊防。同時,可派遣使者聯絡周邊與我大梁友好之國家,曉以利害,爭取與其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敵國。如此一來,我大梁便可在爭取到的時間裡,逐步扭轉劣勢,待時機成熟,再舉兵決戰,方為上策。”

張平的一番話,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朝堂上激起了層層漣漪,讓眾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梁帝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許之色:“張卿所言,頗有見地。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楊業老將軍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張平此計雖妙,但緩兵之計能否成功,使者人選至關重要。若派去之人不能應對敵國刁難,反而會弄巧成拙。”

左航見狀,挺身而出,主動請纓:“陛下,臣願前往敵國,擔此重任。臣定當竭盡所能,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口才,為大梁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有利條件。”

梁帝看著左航,心中頗為猶豫。左航在朝中頗有才能,若此次出使有個閃失,對大梁而言無疑是一大損失。但此刻,確實需要一位有勇有謀、能隨機應變的親信出使敵國。

他思索良久,終於下定決心:“既如此,左航,朕便命你擔任副使出使江國國。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辱沒大梁威名。”

“遵旨!”左航與張平齊聲應道。

此時的夜宴,已然演變成了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廷議。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各方勢力各抒己見,而梁帝則需在這紛繁複雜的觀點與建議中權衡利弊,做出最為明智的決策。未來,左航與張平的出使之路充滿未知與挑戰,他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