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坐的文人墨客皆被深深觸動,他們從詩中看到了梁國如今的艱難處境,如那風雨中的孤村,岌岌可危;亦感受到了如詩人般的壯志豪情與悲憤無奈,不禁陷入沉思,整個宴會現場一片寂靜,唯有張平的吟詩之聲在眾人耳畔迴盪。
韓非見張平的詩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心中自是不甘。他略作思索,念出師傅的詩《邊軍勇戰》:
“烽火連天戰鼓催,邊軍悍勇戍邊陲。
金戈揮舞寒敵膽,鐵馬奔騰破虜圍。
血濺沙場風凜冽,劍鳴荒野月盈虧。
保家衛國雄心在,壯志凌雲載譽歸。”
此詩如同一幅慘烈而壯麗的戰爭畫卷,烽火燃燒天際,戰鼓震天動地,邊軍將士們奮勇向前。他們揮舞著金戈,寒光閃爍,令敵人膽寒;騎著奔騰的戰馬,衝破敵人的重重包圍。戰場上,寒風凜冽,鮮血飛濺,唯有那荒野之上的明月見證著一切的生死榮辱。詩中的邊軍形象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令人熱血沸騰。
眾人聞之,彷彿置身於硝煙瀰漫的戰場,感受到了那緊張激烈的戰鬥氛圍和將士們的豪邁氣概。張平亦被此詩感染,由衷讚道:“此詩氣勢恢宏,將邊軍的英勇與無畏刻畫得入木三分,實乃邊塞詩之佳作。邊軍將士們以血肉之軀扞衛國土,其功績可歌可泣,當為世人敬仰。”
張平稍作停頓,心中的情感如決堤的洪水,洶湧澎湃。他再次昂首,吟道: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開篇便勾勒出一位英雄形象,在微醺之中,依然執著地挑亮油燈,凝視著手中的寶劍。那寶劍在燈光下閃爍著寒光,似在訴說著往昔的榮耀與如今的落寞。而在夢中,他又回到了那號角聲此起彼伏的軍營,那是他曾經揮灑熱血的地方,是他心中永遠的眷戀與牽掛。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軍營之中,將士們分享著烤牛肉,那濃郁的肉香瀰漫在空氣中,伴隨著塞外特有的音樂聲,奏響了一曲豪邁的戰歌。在這秋日的戰場上,將軍威風凜凜地檢閱著部隊,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此句描繪出軍隊中的團結、士氣以及那種大戰在即的緊張與興奮,畫面感極強,讓人身臨其境。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戰場上,戰馬如的盧馬般飛速賓士,蹄聲如雷,揚起陣陣塵土。戰士們拉弓射箭,弓弦聲如霹靂般震耳欲聾,箭如流星般飛馳而去,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這兩句詩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戰鬥的激烈與殘酷展現得驚心動魄,讓人彷彿看到了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詩人的壯志豪情在此處盡顯無遺,他一心想要為君王平定天下,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贏得生前的榮耀與身後的美名。然而,歲月無情,如今已是白髮叢生,壯志卻尚未實現。這最後一句的轉折,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眾人的心,將那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而濃烈。
此詞一出,滿朝武將皆被深深觸動。他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或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過往,或是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抱負的遺憾。那字裡行間溢位的老將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引起了他們強烈的共鳴,眾人皆連連稱讚。
連陛下亦被張平的才華所震撼,他目光緊緊地鎖住張平,眼眸裡閃爍著驚喜與讚賞的精光。他暗自思忖,未曾想到這一介布衣竟有如此驚世駭俗的才華,江國未能識得此等千里馬,實乃江國之失,而張平若歸屬於大梁,必能為大梁所用,日後定能在諸多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韓非聽完這首詞,心中暗自歎服,他深知自己已難以超越,便無心再比,甘心服輸。此時,鴻臚寺主事方舟見氣氛恰到好處,趕忙上前,滿臉堆笑地恭賀張平:“張少俠,您今日之表現堪稱驚豔。以您的才華與智慧,此次南下江國副使之職必然非您莫屬。您定能在外交談判中大展身手,為我大梁謀取最大利益。”
韓非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且不宜過多飲酒,又因未能參與江國的談判,心中略有失落,便早早起身向陛下辭行,而後緩緩退席。陛下對韓非頗為敬重,親自起身相送,待韓非離去後,才轉身與眾人開懷暢飲。
左航趁著這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