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的標準太多,也太不準確了,皇子之間必然會因此爭鬥不休,影響兄弟間關係,為以後的奪嫡埋下惡果禍根。
由此便可以引出最好堅持嫡長制。
畢竟一個人是不是賢明,著實不好分辨,但一個人是不是嫡長子嫡長孫。
無疑還是相當好分辨的!
既然太子死後便是新嫡長子的魏王不行,跳過魏王又會破壞嫡長制,咱們再去力推皇長孫這個最為正統不過的長子長孫,去做皇太孫,遇到的阻撓應該會少上許多,你們覺得計劃怎麼樣?”
“有點意思。”
“興許可以試試,要是再來一個武帝的話,我們這日子就要沒法過了。”
很多官員是真的受夠了在天武帝手下幹活的日子,但太子表現不錯,所以讓他們堅持幹下去的核心動力就是,過些年太子繼位,大家就有好日子過了。
可現在太子突然被刺殺死亡。
天武帝疑似還想找個馬背上的王爺做太子,大家如何不慌,不琢磨破壞。
當然了,這些主要是文官,武將和勳貴的想法與他們並不一致,武將覺得有個知兵懂打仗,甚至上過戰場的王爺做太子也挺好,至少不會太虧待他們。
勳貴的想法則更復雜點。
因為很多勳貴是有跟各地王爺聯姻的,他們自然更想支援自己的女婿,所以不少勳貴相當積極的派人趕去各地王府,詢問自家女婿是什麼想法,需不需要提供什麼幫助?大家合作共贏嘛!!
只不過資訊傳遞速度太慢,各地藩王是直到六七天後,才陸續收到訊息。
先收到太子遇刺死亡。
以及天武帝中風不行了的訊息。
還沒商量好要不要違背藩王無詔不得入京的規矩,領軍回京奪嫡,天武帝沒事,並招他們進京,重選太子的旨意就來了,前後內容差異,導致不少藩王有些忐忑,甚至懷疑京城出了啥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