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被歲月遺忘的小鎮上,矗立著一座古老的維多利亞式住宅。這所房子的窗戶上爬滿了蔓延的常春藤,彷彿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年輕的母親李靜帶著她三歲的兒子劉文搬進了這所房子,希望開始一個全新的生活。然而,從搬進來的第一天起,夜晚的寧靜被劉文的尖叫聲打破。李靜衝進孩子的房間,只見劉文坐在床上,小手指著窗外,滿臉驚恐。她順著孩子的視線望去,只見窗外的月光下,一張蒼白的臉龐正凝視著他們,那雙空洞的眼睛彷彿能吸走人的靈魂。李靜試圖安慰孩子,但劉文的恐懼似乎無法平息。
李靜開始深入調查這所房子的歷史。她發現,畫家的妻子在一場神秘的火災中喪生,而這場火災發生的時間恰好是劉文每晚驚醒的時間。她還發現,畫家在妻子死後不久便神秘失蹤,留下了許多未完成的畫作,其中一幅畫中,一個模糊的女性形象總是出現在背景中,面容與劉文描述的蒼白臉龐驚人相似。
李靜請來一位陰陽先生,陰陽先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婦人,她帶著各種神秘的法器和符咒。陰陽先生在房子中四處走動,口中唸唸有詞,試圖與被困的靈魂溝通。然而,就在儀式進行到關鍵時刻,劉文突然從床上消失,彷彿被空氣吞噬。李靜驚恐萬分,她開始在房子裡瘋狂尋找。
在劉文的房間裡,李靜找到了那本古老的日記。日記的紙張已經泛黃,字跡潦草,透露出主人的絕望和瘋狂。畫家的妻子在日記中描述了她如何在深夜聽到孩子的哭聲,如何在夢中見到一個模糊的女性身影,以及她對丈夫的懷疑和對孩子的渴望。
李靜在日記的最後一頁發現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畫家的妻子在生前曾試圖用一種古老的儀式召喚她的孩子,希望在死後能夠團聚。她相信,她的靈魂和孩子的靈魂被一種不可見的力量連線著,而這種力量就藏在房子的某個角落。
李靜在地下室發現的隱藏房間,不僅有搖籃,還有許多孩子的玩具和衣服,彷彿在等待著某個永遠不會到來的孩子。搖籃旁,有一張褪色的照片,照片中的女人和劉文驚恐時的描述驚人地相似。李靜意識到,劉文可能並不是第一次被這位母親的靈魂帶走。
在那個夜晚,李靜抱著劉文,她能感覺到一股冰冷的氣流在房間中游蕩,彷彿有無形的手在試圖觸碰他們。她緊緊抱著劉文,心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她必須保護她的孩子,無論面對的是現實還是幽靈。
李靜和劉文最終逃離了那所房子,但李靜知道,那位母親的靈魂仍舊困在那所房子裡,渴望著與孩子的團聚。而她和劉文,將永遠帶著這段恐怖經歷的記憶。
李靜和劉文雖然逃離了那所房子,但那所房子的陰影似乎永遠跟隨著他們。李靜時常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微弱的哭聲,彷彿是劉文在呼喚她,又像是那個蒼白臉龐的女子在低語。她開始懷疑,自己和兒子是否真的擺脫了那所房子的詛咒。
隨著時間的流逝,劉文開始表現出一些奇怪的行為,他有時會突然停下玩耍,凝視著空無一人的角落,低聲說著只有他自己能聽見的話。李靜越來越擔心,她知道必須採取行動來保護她的兒子不受過去的影響。
她決定深入研究那本古老的日記,希望能找到解除詛咒的方法。在日記的最後幾頁,她發現了一段被遺忘的咒語,據說可以切斷靈魂與現世的聯絡,讓它們得以安息。但這個咒語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而且風險極大。
李靜決定冒險一試。她準備了必要的儀式用品,並在日記中提到的特定時間——一個古老的節日-七月十五,據說這一天陰陽兩界最為接近——開始進行儀式。她點燃了蠟燭,擺放了符咒,然後開始低聲唸誦那神秘的咒語。
隨著咒語的進行,房間內的空氣開始變得沉重,燭光搖曳不定。李靜能感覺到一股力量在房間中聚集,她緊緊地抱著劉文,不讓他受到任何影響。突然間,一陣冷風穿過房間,彷彿有什麼東西正在穿過空間的屏障。
就在咒語即將完成的那一刻,李靜聽到了一聲清晰的哭泣聲,但這次不是劉文,也不是那個蒼白臉龐的女子,而是一個充滿解脫和感激的哭聲。她感到一種無形的重擔從肩上卸下,劉文也突然放鬆下來,倒在她的懷裡沉沉睡去。
第二天,李靜帶著劉文回到了那所房子。她發現,那張蒼白的臉龐不再出現在窗外,房子內的陰冷感也消失了。她知道,畫家的妻子的靈魂終於得到了安息,而她和劉文也終於可以開始他們真正的新生活。
儘管如此,每當夜幕降臨,李靜仍會不自覺地望向窗外,回憶起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