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盈媽媽從北京匆匆抵達的那天,秋盈家正在封房梁。封房梁是蓋房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意味著房屋主體結構即將完工,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這不僅是建築上的大事,更是喜慶的日子。
按照當地的習俗,封房梁這天要請吃飯,以示慶祝和感謝幫忙的親朋好友。掛梁還要掛上鞭炮,也會很多人來看熱鬧,儘管蓋房期間一般不負責提供伙食,但封房梁這天是個例外。要擺大席,有人來送些東西的會留下吃飯,因此,家裡忙得不可開交,既要準備封房梁所需的材料,又要張羅飯菜,招呼客人。
秋盈和鴻儒忙於應對各種事務,無暇與秋盈媽媽細聊。
秋盈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深知這筆錢對於秋盈家蓋房的重要性,也明白鴻儒媽媽的良苦用心。
於是,她默默地幫忙準備飯菜,洗菜、切肉、擺盤,儘量為秋盈家減輕負擔。等到封房梁儀式結束,客人散去,她才找到機會與秋盈說了鴻儒媽媽的想法。讓她和鴻儒好好商量下。
房子建好,傢俱搬進新房後,秋盈媽媽又特意回來一趟。想再好好談談去北京的事情。
秋盈媽媽坐在秋盈身旁,語重心長地說:“你婆婆和我都商量過了,覺得鴻儒在北京上班是個不錯的選擇。北京的機會多,發展空間大,對你和靜兒的未來都有好處。而且,現在房子也蓋好了,你在老家鴻儒也能安心,不用太擔心家裡。”
秋盈聽後,陷入了沉思。她理解媽媽和婆婆的用意,知道她們是為這個家好。但她心中有些不捨,不想一家人分散在幾個地方。在她看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哪怕是吃糠咽菜,那種團聚的溫暖和親情的陪伴,比物質上的滿足更為重要。
秋盈猶豫地對媽媽說:“媽,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也覺得鴻儒去北京有他的道理。
但我還是有些擔心,怕分開了以後,我們之間的感情會變淡。而且,家裡要是有什麼事,鴻儒也不在身邊,我一個人應付不來。”
秋盈媽媽理解女兒的顧慮,她輕撫秋盈的肩膀,耐心開導道:“傻孩子,感情這東西,不是靠距離來衡量的。
鴻儒去北京也不是一去不復返,節假日還能回來團聚。你們要相信,只要心裡有彼此,距離就不是問題,再說我和你爸爸我們也在這邊,如果戶口解決以後去北京上學,那是對孩子也是好事”
鴻儒在一旁有自己的盤算,想著家裡老人都為自己費心,有些於心不忍就說,等分了地,農閒了我去北京看下,要是去的話,以後一家人都去,去北京這一大家子人,光住房就是個大問題。
秋盈雖然也有自己想法,想著看一步走一步吧,將來這家真的不知道在哪了。
以後孩子慢慢長大各有各的家,在她看來一家人在那 家就在那。
當秋盈岔開話題,說起上次後院嬸子想分樹的事情時,秋盈媽媽以她的智慧和包容回應。作為老師,她對這種貪心的行為不願多加評價,只是淡淡地說:“
讓誰不想多得些好處,人的本能利我,其實他們總覺得我們家人少孩子少,將來都不在這了,這以後就是他家的了。”
她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秋盈嬸子行為的理解,其實她不想秋盈和她們有太多衝突,想著郭家姓在這村裡本身就人少,秋盈小時也是受過欺負,本家的人都相互爭鬥,外姓更想欺負你。她勸秋盈還是大局為重,自己家人還得團結。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外孫女,已經被欺負了。
秋盈媽媽還提到了自己對生孩子的事情的“貪心”,她說:“要不是計劃生育,我還想你們再多生幾個,你弟弟他們在北京只讓要一個,你說多單薄。”
她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家庭的關愛和對子孫後代的期望。她希望家庭能夠繁衍生息,子孫滿堂,這樣家庭才能更加興旺發達。才好建設四個現代化。她說以後啊都能實現電燈電話,樓上樓下。
坐在一旁的靜兒悄悄地挪到了姥姥身邊,然後將頭輕輕地靠在了姥姥的胳膊上,小聲地說道:“姥姥,咱們可千萬不能和他們團結起來呀!”
她那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裡透露出一絲委屈和害怕,接著又補充道:“您知道嗎?姥姥,在後院住著的舅舅和小姨,他們在學校里老是欺負我呢!”說到這裡,靜兒的聲音略微有些顫抖,彷彿那些被欺負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秋盈媽媽聽到這件事後,頓時火冒三丈!她那原本平靜的面容瞬間被憤怒所籠罩,雙眉緊緊地皺在一起,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無法遏制的怒火。
要知道,之前關於分樹那件事,她都沒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