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況且,哥哥姐姐他們常年在姥姥家,很少有時間回家團聚。這次他們好不容易抽空回來一趟,咱們作為一家人,難道不應該好好珍惜這難得的時光,和睦相處嗎?再說當初也把你送城裡過,是你自己不爭氣,三天;兩頭生病,你想上城裡上學,上北京都行就看你能不能考上”聽到這話,靜兒不禁微微一怔,眼眶瞬間溼潤了起來,她滿心的委屈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湧上心頭。
就在這個時候,秋盈走了進來,秋盈那雙美麗的大眼睛此刻正閃爍著一絲嗔怒,狠狠地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靜兒,然後輕啟朱唇說道:“就屬你事情最多!”聲音清脆而又帶著些許不滿。說完之後,秋盈輕輕地甩了一下衣袖,似乎想要將心中的不快一併甩掉。靜兒嚇的後退了下,害怕媽媽一巴掌扇過來。因為在媽媽生氣時曾經被這樣對待過。
秋盈毫不猶豫地彎下腰去,伸出雙手緊緊握住那把掃帚的長柄,用力將其提起。隨著手臂的揮動,掃帚與地面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響,彷彿是一曲勞動的交響樂正在奏響。
看到這一幕,其他孩子們也紛紛行動起來,他們迅速跑到各個角落,有的拿起抹布擦拭桌椅,有的拎起水桶沖洗地板,還有的細心整理著雜亂擺放的物品。
一時間,整個屋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忙碌的身影。
大家相互協作、配合默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然而,就在這片熱鬧祥和的氛圍之中,一個孤獨的身影卻悄然離開了。
只見靜兒默默地轉過身,淚水在她眼眶裡打轉,她強忍著不讓它們滑落下來。.
緩緩地,她邁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向門外走去,最終消失在了家的院子裡。
在家園外,靜兒子孤獨地倚靠在冰冷的牆角處,身體微微蜷縮著,彷彿想要將自己隱藏起來。
她那纖細的小手緊緊地擰著自己衣服的衣角,似乎透過這樣的動作可以緩解內心的不安和緊張。
她的手指無意識地擺弄著衣角,時而用力地揉搓,時而輕輕地撫平,就像是在與那小小的衣角訴說著心中無法言說的秘密。
她猶如一片在狂風中飄搖的樹葉,不知將被吹向何方,只能聽憑風的擺佈,在未知的旅途中輾轉。而在這片迷茫的混沌裡,她竟不由自主地邁向了學校。
那是一個在她往昔生活裡頗具特殊意義之所,曾經,只要置身於學校之中,規律的作息、熟悉的夥伴以及清晰的奮鬥目標便皆可尋得,彷彿那是一個能為所有問題提供答案的神奇之地。
學校尚未開學,大門緊閉著,恰似一道冰冷且無情的屏障,將她與校園內的世界殘忍地分隔開來。大門兩側,“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字樣赫然在目。
往日裡,這熟悉的語句仿若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為無數學子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勵他們於知識的浩渺海洋裡披荊斬棘,在書山的蜿蜒小徑上奮勇攀登。然而現今,靜兒站在這緊閉的大門之前,凝視著這兩句話,苦澀與困惑卻在心中肆意蔓延。
她的眼神黯淡而失神,思緒仿若無根之萍,四處飄蕩。“書山有路?可我如今連腳下的路都不知邁向何處,勤奮的意義又何在呢?”她暗自思忖。
“學海無涯,只是我內心的疲憊與迷茫已近乎將我淹沒,哪還有餘力去做舟楫遠航呢?”家庭中的矛盾如同一片陰霾,將她的整個心靈天空遮蔽得嚴嚴實實。
家,本應是溫暖的港灣,此刻卻淪為她最急於逃避卻又無處可遁的所在。
她迷失了家園的方向,曾經那個充滿歡聲笑語,洋溢著溫暖、支援與關愛的家,在記憶中逐漸變得模糊而遙遠。也許她本就不屬於這個家,那麼她所向往的家又在何方。
自昨日早飯時那令人心碎的一幕發生後,她感覺自己仿若一個身處異鄉的漂泊者,在自己家中竟尋覓不到一絲歸屬感。她憶起媽媽的責罵聲,那聲音宛如一把鋒利的劍,無情地斬斷了她與家之間的情感維繫。
她曾試圖以用心準備早飯的方式向家人傳遞自己的愛意,然而換來的卻是指責與否定。
這種失落感與被拒的痛苦,讓她覺得自己宛如一個被遺棄的孩童。
從社會學的視角審視,家庭和學校皆是個人成長曆程中至關重要的社會環境。
家庭賦予人初始的情感認知以及社會化的根基,學校則為人提供知識的積累以及更為廣闊的社交舞臺。
對於靜兒而言,這本應相得益彰的家庭和學校如今卻雙雙使她深陷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