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毫不懈怠,以之為新起點,向著知識巔峰全速衝刺。
假期的時光,在旁人眼中是慵懶的享樂,於他們卻是知識的賽場。晨曦初露,第一縷光還未完全驅散晨霧,孩子們已端坐書桌前,開啟學習之旅。書籍是他們的摯友,筆記是成長的足跡,難題是前進的關卡,他們攜手攻克,砥礪前行。
靜兒收到芳妮的信,仿若開啟一扇通往家鄉的窗。信中,芳妮詳述男孩的打聽與思念,那一字一句,如同跳動的音符,敲擊著靜兒的心絃。“靜兒,男孩一直在尋覓你的訊息,他盼著能給你打電話。他說他很懷念我們一起的日子,尤其是你離開後,他總是顯得很失落。”
她不知道是否應該給男孩回信,也不知道是否應該告訴他自己的地址。她想起了在老家的日子,那些簡單卻美好的時光,還有那個總是負責點亮煤油燈的男孩。
“靜兒,你在想什麼呢?”雯雯看到靜兒手中的信,好奇地問。
靜兒嘆了口氣:“是芳妮的信,她跟我說男孩一直在找我,他好像很失落。”
雯雯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輕輕握住靜兒的手:“靜兒,你是不是想回信給他?”
靜兒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猶豫:“我不知道該不該給他地址,我怕……”
雯雯理解地笑了笑:“靜兒,你是個善良的人,如果你想回信,那就回吧。有時候,我們需要勇敢一點,去面對自己的感情。”
靜兒聽了雯雯的話,心中似乎有了些決斷。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逃避,也許回信是個好的開始。
芳妮的傾訴不止於此,家庭的變故如陰霾籠罩。“靜兒,這年一過,我怕是讀不成書了。哥哥成家,嫂子有孕,房子未有著落,暫居孃家。爸媽覺得哥哥結婚後家裡沒有幫襯,就讓我去哥哥家幫忙。”靜兒讀到這裡,心中不禁一沉。她知道芳妮一直渴望繼續讀書,但家庭的變故讓她不得不放棄學業。靜兒感到一陣心酸,她深知芳妮的無奈,也理解男孩的失落。
然而,當聽聞芳妮即將回到北京時,她的內心深處不禁湧起一絲期待。要知道,芳妮對於前往北京幫嫂子的忙這件事一直心存不甘。畢竟,她心中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仍然希望能夠繼續讀書深造。於是,她絞盡腦汁地思考著解決辦法,並最終決定與媽媽商議一番。
芳妮找到媽媽,還沒等開口,媽媽便先發制人:“你這孩子,別又跟我提讀書的事兒,家裡什麼情況你不知道?你哥那兒正難著呢,你不幫襯著點兒,咋行?”芳妮眼眶泛紅,卻倔強地頂嘴:“媽,我還小啊,我想讀書,我不想這麼早就去伺候人。姐姐都讀初二了,她比我有本事,讓她去幫哥哥不行嗎?”媽媽一聽,氣得瞪大了眼睛,提高了嗓門:“你個不懂事的丫頭!華妮馬上要升初三,這節骨眼兒上輟學,以後咋整?你呢,讀了這幾年書,也沒見讀出個啥名堂,人又不機靈,還不如早點去幫家裡分擔!”
芳妮一聽這話,心裡委屈極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她哽咽著說:“媽,我在學校一直很努力的,怎麼就不機靈了?我也想幫家裡,可我不想放棄讀書啊,這是我的夢想。”媽媽卻不耐煩地揮揮手:“夢想能當飯吃?你看看你哥,結婚了連個房子都沒有,你嫂子懷著孕,天天愁眉苦臉的,你現在不幫襯,以後咱家咋在村裡抬得起頭?”
芳妮又轉向姐姐求助,華妮也是滿臉無奈:“妹妹啊,我也想幫你,可你看看媽說的,我要是這時候放棄學業,我這幾年不都白學了?咱倆總得有一個顧著家裡,你就認命吧。”芳妮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滿心委屈與不甘,可看著媽媽的臉色,又不敢再言語。
這時,爸爸從外面幹活回來,聽到母女倆的爭吵,皺了皺眉頭,走進屋裡。芳妮像是看到了救星,趕忙跑過去拉住爸爸的胳膊:“爸,你跟媽說說,我想讀書,我不想去哥哥家幫忙。”爸爸嘆了口氣,坐到椅子上,沉默了一會兒說:“妮兒啊,爸知道你想讀書,可家裡的情況你也看到了,你哥確實難,你媽也是著急上火,才這麼說的。”
芳妮一聽,絕望地鬆開爸爸的胳膊,坐到地上大哭起來:“你們都不理解我,都只想著哥哥,我怎麼辦啊?”媽媽見狀,心裡也有些不忍,但還是硬著心腸說:“哭有什麼用?你早晚得面對現實,咱家沒那麼多錢供你倆都讀書,你哥是長子,得先顧著他。”
最終,無奈之下,芳妮只能妥協。雖滿心遺憾,可想到北京的機遇,又心生期待。她暗下決心,即便前路坎坷,也絕不放棄學習,課本隨身,計劃到京後向靜兒借閱,在京城的繁華中尋一抹知識的微光,向著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