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鹿臺鎮多留了一天,將多出來的那匹馬賣出個好價錢後,這才相互道別,分道揚鑣。
知小年往西而去,打算過從孟津渡過河,借道洛陽,走函谷潼關一線,西去華山。
而王文伯,則是打算東去濮陽,從那裡渡河去開封府。
一路往西南,知小年很快發現,這天下,出了繁華城鎮,便是荒野遍地,破敗低矮的土坯房,被大風颳跑的茅草,在街坊之間自由飄蕩。
一路走來,他的馬錢也散完了,竭盡全力,依舊無法改變分毫。
要說改變,也只是改變了自己而已,至少,他靠自己的手藝,吃上了飯。
此時已經是臘月初,原定這個時候他應該到了華山腳下才是。
可實際上卻是,他連黃河都還沒渡過,也就是說,徘徊了近一個月,他還在衛州境內。
知小年揹著少陽劍,正隨車隊往南而去。
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商隊,剛從北邊南下,要將貨物販賣到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那邊。
想來應該是有特殊關係,否則也不可能穿過戰區。
對了,知小年還從商隊打聽到,北面行營招討使杜重威,已經率部投降契丹,契丹大軍正星夜南下,趕往開封。
而他們,要趕在契丹兵封鎖黃河渡口之前,渡過黃河,往南陽而去。
當然,知小年是不會隨他們一起去荊州的,他打算混口飯吃,過了黃河,就轉道向西。
可惜,他們想法很美好,卻是低估了契丹大軍的行動速度。
當他們抵達孟津渡之時,負責探路的護衛來報,前方渡口已經被契丹人封鎖。
無奈,他們只能找一個遠離大道的村落中休整,等契丹人離開,再行渡河。
畢竟這麼大的商隊,被契丹人看到了,難免人家不會動心。
強盜習性,可不是那麼容易被軍紀約束的。
然而他們還是太過天真,難道他們的探子能夠探查到孟津渡被封,他們這麼大的隊伍,契丹人就真的看不見?
三更時分,知小年正在靜坐修煉。
大通鋪旁邊就躺著一起隨行的扈從,夜色寧靜,小屋之中卻是異響連連。
什麼打呼嚕的,磨牙的,還有說夢話的,不一而足。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知小年依舊堅持觀想修煉完之後,這才進入夢境之中。
他還是在研究那篇在山洞之中,得來的心法。
這篇心法,真是越看越感覺,和他的傳承的《無極心經》很是匹配。
他的傳承中,講究的是修煉少陽之氣,以少陽之氣陽中帶陰的特性,最終陰陽合一,復歸無極。
這其中,講究的就是一個純,與先天氣合,從而進階先天。
而那篇無名心法,亦或者可以叫《鬼谷心法》,則是注重天地萬物皆可為我所用。
講究的是匯流成河,百川歸海,講究的就是聚天地大勢於己身,將後天內力真氣,藉助天地之力,全部轉化為先天真氣。
那先天境界,自然而然也就成了。
這是兩種不同的路線,他的傳承勝在保險,可就是慢了點。
按照他的估計,大概半年之內,可以貫通大小周天,後天圓滿。
可想要進階先天,恐怕需要至少五年的打磨參悟才行。
這篇《鬼谷心法》卻是完全相反,等他後天圓滿之後,如果修煉這篇《鬼谷心法》作為輔助的話。
那頂多半年,就可進階先天。
優點相當明顯,那就是快,威力還不弱。
可缺點也很明顯,真氣不夠精純,可能沒那麼好使喚。
此時他才算明白,為什麼那青銅傀儡上邊的劍法,講究的就是蓄勢,用勢。
這種情況下進階的先天,或許沒辦法玩那些精微操作,可大勢之下,浩浩湯湯,任何抵抗都會被這浩浩大勢直接粉碎。
自然就不需要那麼精微的真氣操控。
同理,他傳承的配套爭鬥法門《四象集錄》,雖然拳掌劍法,身法都有。
看起來很多,可他們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不論裡邊的哪一種武功,都需要對自己的真氣掌控隨心。
自然也就多了分靈巧機敏,少了些蠻橫與壓迫的招式。
兩者也不能說誰好誰壞,只是一種選擇而已,不過他內功根基註定了,鬼谷的路數,顯然是不適合他的。
所謂十年磨一劍,或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