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卓一航和卓青虎一路順風順水地返回家鄉,第二天清晨,交河鎮的信鴿便如離弦之箭一般,迅速飛到了卓山。此時,卓不凡以及其他一眾位高權重的話事人們,也都如願以償地收到了卓山小隊已經安全抵達交河鎮的好訊息。
緊接著,他們有條不紊地各自登上了三艘從交河鎮出發、朝著堌河下游破浪前行的商船,並且擬定好了詳細的行程規劃——準備在鹽浮碼頭靠岸登陸,如果一切進展得十分順利,那麼他們有望趕在除夕夜之前回到溫暖的家中。
當這些話事人得知這一喜訊之後,一直懸在嗓子眼兒的心終於能夠稍稍安定下來一些。要知道,交河鎮的信鴿可是由千針坊那位精明能幹的掌櫃卓誠新全權負責照料的。
那些靈動可愛的鴿子們被精心飼養在卓山建築隊那高高聳立的屋頂之上,而在平日裡面,則由碼頭邊上那家生意興隆的餐館老闆卓紅袖幫忙悉心餵養。
眼看著年關將近,天空中的雪花紛紛揚揚地下得越來越大,彷彿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素裹。放眼望去,四周皆是白茫茫的一片,宛如一個夢幻般的冰雪王國。
然而,儘管外面的天氣如此寒冷,但是卓山上的眾多話事人的內心深處卻湧動著一股難以抑制的熾熱情感。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卓一航帶領的這支隊伍此次歸來帶來了太多令人驚歎不已的驚喜!
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那兩枚堪稱極品的黃金建村令,其珍貴程度比起劍門山劍齒虎所產出的黃金建村令竟然還要更勝一籌,無論是屬性還是品質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話說那虎彪拿出了一枚珍貴無比的建村令,而卓山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將其運用在卓山西南方向。這個地方可不簡單,正是他們之前捕捉牛群的方位所在,距離那個用來關押牛群的山谷僅有二十來裡的蜿蜒山路。此地乃是一片綿延起伏的坡地,地勢開闊,而且絲毫不用擔心水源問題,可謂是得天獨厚。
既然要在此處建立村落,自然得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經過一番商討,眾人最終確定此村名為“虎塬村”。從虎塬村往西望去,不足二十里便是那連綿不絕、雄偉壯觀的石鶴山脈;往北行去,不足三十五里就能夠抵達上游村;若是向西北方向進入山區,還沒到五十里就能到達濮坑村;往南方行進四十里,則可抵達劍爐村;朝西南方向深入山林六十里,便能找到虎峪村;再看東南方,六十五里之外矗立著鐵巖村;至於東北方向,五十里之遙有著大柳村。
如此眾多的村莊散佈四周,形成了一幅獨特的鄉村佈局圖。當初,卓山一眾核心人物為了尋找合適的建村地點,可是費了不少心思。他們先是在地圖上仔細研究,用絲線將各個村莊一一連線起來。結果發現,在西北方向竟然存在著一大片空白區域。於是乎,他們親自前往實地進行考察。經過多番尋覓和比較,終於選定了如今這塊風水寶地作為建村之所。
就在此時,卓山鄉公館迅速做出反應,派遣了一支由 35 人組成的先遣建設隊伍進駐虎塬村。這些隊員們個個身強體壯、經驗豐富,肩負著為新村落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使命。隨著這支先遣隊的到來,虎塬村的建設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至於那枚由大棕熊所提供的珍貴建村令,眾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將其運用到位於新獲土地之上的一處絕佳地點——連塘村東南方向的野豬林。
這片野豬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面依靠著卓山的餘脈,宛如一道堅實的屏障;背後緊挨著茂密的野豬林,為村莊增添了一份神秘與野性;南面遙望著七里灣那一大片鬱鬱蔥蔥的蘆葦叢,微風拂過,蘆葦輕輕搖曳,彷彿在訴說著大自然的故事;西面緊鄰著連塘村,相互之間可以守望相助;而東面,則是一望無際、綿延不絕的大片無主丘陵。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些丘陵目前尚未有明確歸屬,但卓山已然順勢將它們納入自己的轄區範圍之內。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周邊地區暫時還沒有人對此表示認可罷了。
經過精心選址和規劃,野豬林這個地方的村址已經確定下來。然而,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卓山年祭乃是當地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人們都希望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共同歡慶。
因此,大家一致商定,等待卓山年祭結束之後,再動身前往野豬林開始建村事宜。初步預計,建村的具體時間將會定在正月初四前後,併為這座即將誕生的新村取名為“卓丘村”。
就這樣,僅僅只用了短短兩天的時間,卓山的一眾核心人物便將這兩枚至關重要的建村令安排得井井有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