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日裡看起來猥猥瑣瑣毫不起眼的蝌老祖竟然深藏不露,掌握著初級縱橫術這一神奇的技能。自從他開始負責對外交流之後,卓山原本動盪不安的局勢猶如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地穩定下來。
就在第七天的時候,老祖卓不凡秘密返回村莊。他的歸來彷彿給這個地方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使得整個局面逐漸向好的方向發展,並呈現出一種有利的趨勢不斷向前推進。
而關於卓氏佔據上游村這件事,隨著蔡氏族內會議的結束,情況變得越發複雜起來。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刻意推動和渲染下,相關訊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播出去,再也無法保守住秘密。
無論是那些應該知曉此事的人,還是本不應該瞭解其中內情的人,如今都已經對此心知肚明。而且,這些訊息以驚人的速度在市井勾欄之間蔓延開來,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僅在第二天上午,北面上灣村簡家商隊就來到了土坑村進行交易,帶來了卓家無法拒絕的商品——鹽,簡家給卓山帶來了10擔鹽,土坑村卓畢柴請示劍門村後,給予了放行。
簡家商隊在瞭解到蔡家殺人奪令在先,也是無語了,只能怪蔡家不長腦子,在不瞭解卓山實力的情況下,擅自挑起紛爭,自已找死,鬧出了這麼一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大笑話,也暗自羨慕卓家好命,竟抓住這麼一個好機會,呑了上蔡村,奪佔了上蔡60裡地面。
兩家交易之餘,重申了結盟一事,雖未正式定盟,但還是約定了兩家透過友好協商的方式劃邊定界,和平共處。
簡家起於唐末,傳言有一老祖高居魔門長老之位,實力不俗,世代參與私鹽販賣的營生,真假並不可考究,但簡家有鹽出售卻是真的,亦曾有熊、敖兩姓垂涎販鹽重利,想追根溯源,躋身其中,據說後來是損兵折將,傷亡慘重,草草收場,不敢再涉足其間,這裡面水太深,從簡家以統貨方式走量出鹽的情況來推算,簡家在私鹽貿易鏈條中的地位並不算低,應該不是最末端的零售商,起碼是該鏈條中的一個貿易節點,這隱藏的勢力和潛在的盟友,讓人有深不可測之感。
簡家商隊還未離開,下午鶴崗地界的石鶴村石家商隊就直接到了劍門村,石家帶來的是精鐵和精煤,看來鶴崗存在鐵礦和煤礦的資訊是真的,往常石家一直藏著掖著,不肯對外出貨,這次直接給卓家帶來了千斤精鐵和5車精煤,以及一批制式槍頭、校刀,甚至還有12席精鐵重鎧,這是有錢都買不來的好東西。
石家出身北宋將門後裔,世代與交河鎮曹家交好,與卓家亦有一份香火情,這次也為卓家帶來了曹家的友誼,重申源自大宋家族的情誼。
第三天,大苗莊苗人蝰帶著商隊,護著五擔藥品和五擔藥酒來到了劍門村,可惜商隊中無大苗莊內莊藍姓核心人員,兩家雖未結盟,但也算是建立有友好往來關係。
同一天,敖氏、熊氏、周氏等周邊勢力紛紛派遣商隊,或遞送拜帖,希望與卓山建立往來商貿關係。
敖氏、熊氏兩家也僅是過來了解一下情況,順便販賣點商品,賺點路費,熊氏與卓山中間還隔著個簡家;而敖氏本部核心在堌河西岸,離卓山地界足近200裡,兩家雖地界相臨,但地理標識過於清晰,中間兩家隔著一條河溝,以溝底為界,兩家均無爭議。
而周原周家的來訪就讓人有點意味深長了,周、卓兩姓地界最長,且多為丘陵,彼此均存幻想,但都力所不能及,卓家目前開發重心在北部劍門山一帶,南部丘陵一村未建;而周家核心在東部七里灣周原一帶,對西部與卓、蔡交壤的山地、丘陵也還未開發,且其西部與蔡氏接壤的山地隱隱被侵擾,常有蔡氏人員越界狩獵、探察,周氏不堪其擾,已起了多次衝突,但因道路不通,吃了幾次暗虧,再這麼下去,周氏西部林地恐有不保,對於這次蔡家大意失荊州也是樂見其成,但對於鄰居擴大實力,又暗自警惕,存在憂慮。
第四天,與蔡家一同到來的還有周氏南邊的胡家使者,胡家正與蔡家在泥崗鄉對峙,雙方已發起數次爭鬥,均存在人員傷亡,胡家提出胡、卓兩姓結盟提議,並主動提出可以出兵牽制蔡家,減輕卓家壓力。
但此事事關重大,涉及卓山未來發展戰略走向,蝌祖以需要商量,召開族議為由,邀請胡家使者在劍門村留宿幾天。
而蔡家此次送過來的,竟然是一封言辭犀利且極為嚴厲的訓斥書信!信中的內容無外乎便是要求賠款、立刻釋放被扣押之人以及歸還所佔土地等一系列苛刻條件,甚至還要賠償在上蔡村所屬地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