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卓山出兵壓制蔡氏。
可是卓家內裡也慌,沒人能指揮300人的軍陣啊,是真不會啊。
但不出兵壓制,是不行了,若是胡家突然慫了,老蔡家趁勢而起,那卓家也得坐蠟。
問題是,卓家無統兵之才,這事還不能讓外人知道,要被蔡家知道了,還不得跟胡家一樣,被按著頭揍。
卓家最後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指揮300人不行,那指揮30人總可以吧,亂戰亂打,分兵前往卓蔡邊界的火爐山,在山中設伏,守住兩家邊界,派出小股人員向蔡家方向滲透,騷擾恐嚇大蔡村。
只要卓山的隊伍,不出火爐山,蔡家的百人以上軍陣就施展不開,那蔡家就拿卓山各支鄉勇營沒辦法。
卓山一出兵,老蔡家也慌了,300鄉勇啊,這要衝進大蔡村,一定能把大蔡村給平了。
卓山這把圍魏救趙,直捅到了老蔡家的腰眼上,跟胡家打,老蔡家有優勢,畢竟是丘陵平原;但然後呢,若卓家直攻大蔡村,就算不佔領,洗劫一番,那老蔡家都不要活了。
這500人可是老蔡家的根本,要是被胡、卓兩家給包圓了,那蔡氏在整個大隅地區,都得出問題,老蔡家也賭不起,也不敢賭啊,氣得蔡陽在那直罵娘,只能緩緩退兵。
還向各方派出使者,請求調和,這把老蔡家認了,向卓山提出以賭鬥方式,結束兩家對峙。
卓山一招圍魏救趙,捅了老蔡家的腰眼,直讓蔡陽怒喝難平。
卓蔡兩家積怨不淺,但比之胡蔡兩家不死不休的局面,似乎還有緩和的可能,故和卓家在邊界火爐山的出擊,基本為佯攻,並未對蔡家造成太大的傷害,但這種凝而不現的態式,卻更讓蔡氏擔憂,也更為惱火。
當卓、胡兩家收到周家使者願出面調平三家衝突時,卓、胡兩家均放緩了攻勢,雙方均沒有能力一把吃掉蔡氏,故而都表示願意接受調解,幾家決定10天后,在周、蔡、胡三家邊界的一個不知名荒山野丘舉行會盟,到時各方可邀請周邊氏族觀禮。
地點為何定在周、蔡、胡三家邊界,是因為胡、蔡兩家均不敢遠離,而周家在西部力量空白,可借道卓氏,卓山不怕後路被斷之危。
三家決定舉辦荒丘會盟的決定後,就各自通報四方,邀請助拳高手,以壯已方聲勢,並且三方約定,每家帶人不得超過百人。
而卓家倒也沒啥太大意見,卓家戰利品早已吃進了肚,談判桌上是不可能吐出來的,最多也就是打個嘴炮,誰怕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