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卓蔡之爭(1 / 3)

僰人,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族群,又有著另外一個稱呼——濮人。正因如此,原本叫做僰人村的地方也隨之更名為濮坑村。它作為劍門村下屬的第四個村落,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加入卓山陣營,猶如搭上了一輛勇往直前的戰車。

濮坑村所進行的主要交易貨品包括銅餅、銅錠,還有那些來自崖底的獨特特產:如地底藥材、珍稀礦石等等。此外,山洞崖壁上生長著各式各樣的蘑菇也是他們的重要物產之一。

在地底那陰暗潮溼的環境裡,種植蘑菇成為了僰人們獲取食物的關鍵途徑之一。這些蘑菇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味道鮮美,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儘管濮坑村的僰人一族始終堅守著自身獨有的特色文化,但在外卻自稱黎族。卓山對此並沒有強求他們去改變自己原有的風俗習慣,只是希望他們能夠逐步學習並使用漢語,以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更為順暢便捷。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卓山還鼓勵僰人積極參與到卓山的各項事務當中來。

而為了回報僰人的信任與合作,卓山方面則為他們提供了應有的保護和掩護措施。透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加強了雙方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融合,使得彼此的關係日益緊密,共同邁向繁榮發展的未來。

而且卓不凡同意由卓不和向僰人一族傳授卓山基礎武技,提升僰人戰力;卓不凡也從僰人浦處習得攀山術、勾鐮刀法等奇特武技,進一步豐富了卓山底蘊。

……

卓不凡秘密返回劍門村,周邊各家各姓並無察覺,卓山內部也就幾個話事人知曉,但也軍心大定,各項舉措更是穩步推進。

然而蔡氏眼見恐嚇之舉未能奏效,心中不禁惱怒萬分,於是便妄圖憑藉自身勢力來壓制對方。放出狠話,表示要集結各方力量將卓山徹底夷為平地。不僅如此,還當真開始積極地籌備起來,著手組建一支多達五百人的龐大隊伍。這支隊伍規模浩大,人人裝備精良、氣勢洶洶,擺出一副隨時準備向卓山地界發起猛烈進攻的態勢。

不過,儘管這一事件尚未真正付諸行動,但由於動靜過大,已經鬧得整個城鎮沸沸揚揚、人盡皆知。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人們對這件事充滿了好奇和擔憂。但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蔡氏此舉多半隻是虛張聲勢而已。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氣勢洶洶,但很可能最終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無法真正實現所誇下的海口。畢竟想要推平卓山一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涉及到諸多複雜的因素和困難,絕不是僅憑一時意氣就能輕易達成的目標。

卓山地界隨著卓不凡的迴歸,已逐漸恢復原有的生產生活狀態,但各處警戒措施並未減弱,並還在西南方向進行了加強,以防蔡氏偷襲。

而在劍門村後山新建立的鄉勇營已正式投入使用,已分批逐次將原來的巡獵隊轉職為鄉勇,整編組建10支鄉勇營,每支30人,現有2支劍士營,2支刀盾營,2支長槍營,1支校刀手,1支重斧手,1支獵弓手和1支毒駑手。

10支鄉勇營轉職成功後,已開始分批整訓,強化戰力,以應對當前局勢。

而隨著卓山鄉勇營建築的出現,在周邊姓氏引發軒然大波,卓山竟然出現成建制的軍隊,這已超出了村落建築範圍,而求取鄉勇營建築圖紙,就成了周邊各家各姓當前的頭等任務。

卓山鄉勇營組建的資訊自然也沒能瞞得過蔡家的探子,而卓山也沒想過要隱瞞,就這麼大大方方地將十支鄉勇營展示了出來,整編完成後,還在劍門村村口小廣場舉辦了一次小型閱兵式,當十支鄉勇營成建制出現時,所有卓山村民都沸騰了,而各家各姓驚訝得下巴都要掉地上了。

特別是頭戴牛角盔,身披重甲的重斧手出現時,那步履鏗鏘,地動山搖的架式,30人走出了三千人的氣勢,也讓領隊卓紹西可是出盡了風頭。

不過說實話,劍門村村口廣場閱兵式,在卓青麟看來,比之原世界非洲小國的海盜閱兵式都不如,陣列不齊、服裝不統一、形式也單一,但畢竟是第一次現世,多少還是有點火看點。

先是劍、刀、槍各2支鄉勇向前,各展示了一番獨有的攻殺戰技,再就是校刀、重斧2支鄉勇先後出場,來了個排隊砍殺,氣勢倒是很足,但不太整齊;至於獵弓和毒駑兩營,實話實說,有點拿不太出手,主要是缺少制式的強弓勁駑,只能用軟弓和單弓湊數,至於說毒駑,估計是恐嚇大於實際,駑身射程短,配點毒嚇唬嚇唬,真假不好說,畢竟毒可不比藥便宜。

閱兵雖然簡陋,但對周邊村寨的壓力,就可想而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