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先爭取“公、侯、伯、子、男”的五爵封號,這樣一來,各家封爵的多少,就與實力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從而一定程度決定各家在當地的地位,並在將來涉及相關利益的分配,最終根據獲爵人員多少,評選出大隅十大豪族。
而且個人擂臺賽不限定人數,可以自主報名參賽,並分出級別,重在發現人才,將來甚至可以將軍略考核,兵棋推演等加入其中,不是一籠統的稱號,有了個人的榮譽,以及氏族、武林的認同,就為武人出頭提供了保證。
擂臺個人賽給各家各姓的武者開啟了一條出路,只要能守擂成功,基本都能獲得家族重用,也就不存在原來埋沒人才之舉,不能人家名聲在外,隨便投靠哪家,都能找到出路。
而團體競技賽,則為各家打造家族軍備提供了參考,結合個人擂臺排名賽,統領家族武備,就為兩鎮十八姓組建氏族聯軍提供了可能。
七天荒丘會盟,這次只是透過自我挑戰,兩兩捉對廝殺,也一下將各家各姓的實力初步比拼了出來。
各方實力排名也就出來了:第一名為交河鎮、大羅鎮兩方甲士戰隊;第二名的周家狼牙重錘營;第三名才是蔡家軍陣;第四名為卓山劍士營;第五名為胡家大刀隊。
其餘或各家因人手不足,或因主力不在,紛紛被淘汰出局,特別是熊、敖兩姓,因只派出了觀摩團,沒能在盟會上展示自家實力風采而深感遺憾。
各家各姓對自身的實力,也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認知,如卓山有十支鄉勇營,若每支與參賽劍士營相當,那相關軍力就非常清楚地展現在眾多家族面前,下次碰上卓山利益,就得考慮一二。
而眾多家族對交河、大羅兩鎮的實力,自家實力與這兩鎮的差距,也有了一個清楚認知,至於今後家族道路的選擇,就有了一個相對清楚的決擇。
各家對這次盟會深感滿意,特別是交河、大羅兩鎮,會盟尚未結束,就有不少氏族與之暗通曲款,紛紛示好,已有歸附投靠之意。
至於兩曹、羅兩姓在兩鎮中的實力佔比,眾多家族也紛紛在盟會中,暗自打探,曹家在交河鎮明面實力僅佔到四成左右,這是從這次領隊曹碷口中說出來的,說是交河鎮將拿出六成的崗位,分配給眾氏族,以及散人高手。
而羅氏在大羅鎮,則實力超過五成,其餘四成實力亦在其相關盟友、姻親手中。
兩鎮十八姓約定每年在秋收後,輪流舉辦盟會,明年的盟會約定在交河鎮舉辦,後年則在大羅鎮舉辦,至於第三年則以各家誰能最先升級到鎮,才能獲得申請資格。
交河鎮爭取到第二屆盟會資格後,立馬錶示歡迎各家各姓明年秋收後,前往交河鎮,交河一定掃清屋子,保證各方人員、貨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