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交河建築隊,採用交河“營”字旗為標識,與曹家建築隊“建”字旗和卓山建築隊“築”旗相區分。
而卓山商會駐地沒有建在鄉公館所在的劍門村,是與卓山鄉發展佈局相關,劍門村主要承擔的是卓山安全事宜,各種軍備設施所在地,而大柳村的定位是經濟中心,民生物資聚集地,再說大市場也在大柳村呢。
卓不凡走進這正在施工的三層建築內,仔細檢視工程進度。工人們看到他來,紛紛行禮問好。他一邊看一邊思考著卓山商會建成後的運營模式,心中已有不少想法。
得知老祖前來視察,卓振東趕忙找了過來。“老祖,還請放心,這大型建築,我都在這現場盯著呢,我覺得我們這卓山商會建成後,一定可以走得更遠,吸引更多外面的商人過來,大柳村地理位置優越,不愁客源。”卓不凡聞言點頭稱是。
就在兩人交談得熱火朝天之時,突然間,從外面傳來一陣嘈雜喧鬧之聲。他們不約而同地停下話語,互相對視一眼後,便急匆匆地邁步向外走去一探究竟。
待二人走到門口定睛觀瞧,只見一輛滿載著建築材料的馬車不知何時竟然深陷在了一個偌大的泥坑之中。車輪被泥濘牢牢困住,任憑車伕如何鞭策馬匹也無濟於事,那馬兒嘶鳴著奮力掙扎卻始終無法脫身。
見此情形,卓振東毫不猶豫地大步向前,高聲呼喊著周圍的人們過來幫忙推車。眾人聞聲紛紛聚攏而來,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一二三!加油推呀!”隨著卓振東一聲令下,所有人都齊聲高喊起口號來。一時間,號子聲響徹雲霄,大家齊心協力一同發力,有的人在車後奮力推著車廂,有的則跑到車前幫助拉馬,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儘快把馬車弄出泥坑。
經過一番艱苦努力,在眾人共同的拼搏之下,那輛陷入困境的馬車終於緩緩移動起來,並最終成功駛出了泥坑。看著重獲自由的馬車漸行漸遠,現場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與叫好聲。
站在一旁目睹全程的卓不凡此刻滿心歡喜,他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眼前這群熱情洋溢且幹勁十足的人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希望之情。他心裡十分清楚,卓山鄉如今的發展不過剛剛邁出一小步而已,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任重而道遠,且佈滿荊棘坎坷。
但只要鄉里鄉親們能夠一直像今天這樣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那麼假以時日,必定能夠將卓山這片曾經貧瘠落後的土地建設成一片繁榮昌盛、人人嚮往的樂土。
想到此處,卓不凡面帶微笑地轉過身去,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重新走進了正在施工中的建築物裡。他打算去找那些經驗豐富的工匠師傅們好好商討一下關於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的諸多細節問題,期望透過精心設計與合理規劃,可以讓這座即將落成的卓山商會真正成為卓山鄉對外展示形象的一張無比耀眼奪目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