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呢?雖說依舊依附著交河鎮這座靠山持續向前邁進,實力也在穩步增強之中。但不知從何時起,族人們曾經那份勇往直前、銳意進取的心氣兒卻像是被歲月消磨殆盡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如今的曹氏族人,大多滿足於現狀,安於享樂,缺乏了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決心。
想到此處,曹碷不由自主地伸出右手,輕輕地按壓住自己的眉心。只覺得一股深深的憂慮如同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湧上心頭,令他倍感壓抑和不安。
不僅如此,交河鎮目前的權力格局也是錯綜複雜,令人難以安心。雖說曹氏在鎮裡的七席官位當中,成功佔據了鎮守使(也就是鎮長一職)、戶曹以及衛尉這三個至關重要的位置,可其餘如營造司、勸農司、巡捕房還有學政等四個關鍵職位,都已然被其他氏族的人員所掌控。
如此一來,曹氏想要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確立起無可撼動、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簡直比登天還要難上加難!他們時時刻刻都彷彿行走在懸崖邊緣一般,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丈深淵。
因為四面八方都潛藏著虎視眈眈的敵對勢力,這些勢力猶如餓狼撲食般,對曹氏所擁有的一切垂涎三尺,隨時隨地都會發起猛烈的攻擊與挑釁,讓曹氏陷入四面楚歌的絕境之中。
且說那熊家,其所掌控之營造司主事一職,初看似乎普普通通、平淡無奇,然而實際上卻與整個地區的建設規劃以及各式各樣的工程專案緊密相連,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正是依仗著這份職權,熊家方能在城市建設領域大顯身手。
於城市建設之中,熊家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一方面,他們透過參與眾多重大專案的策劃與實施,源源不斷地積累起了鉅額的財富;另一方面,在工程推進的過程裡,熊家廣泛結交各界人士,人脈資源日益深厚廣博。而隨著財富與人脈的不斷增長,熊家在當地的影響力亦與日俱增,話語權愈發舉足輕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熊氏界域中的熊心坡並非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山坡那麼簡單。它實則是位於蛟河以東的一片廣袤無垠的丘陵地帶,其面積足有四五百平方公里之大。自古以來,此地便流傳著一句俗語:“熊居其地,虎避三里。”由此可見,熊家對這片地域的經營已然達到了無懈可擊、滴水不漏的程度,外人想要插手其中,實非易事。即便是那些覬覦已久之人,面對如此銅牆鐵壁般的防禦體系,也只能望洋興嘆,無可奈何。
再看那勸農司,則被張氏牢牢地攥在了手中。勸農司主管農業生產相關事務,對於以農耕為本的社會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張氏透過合理調配資源、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等手段,使得轄區內的農田產量逐年遞增,百姓們安居樂業。正因如此,張氏在民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和支援率。
至於巡捕房嘛,則成了卓氏的囊中之物。要知道,巡捕房可是維護地方治安秩序的關鍵所在。卓氏手握這一權力後,迅速整頓內部紀律,加強巡邏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一時間,該地的社會治安得到顯著改善,人們走夜路再也不必擔驚受怕。
最後說到鄧氏,他們成功佔據了學政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學政負責管理教育事務,包括學校設立、師資選拔培養以及科舉考試組織等等。鄧氏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因此大力推動教育改革創新,廣納賢才,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隨著時間推移,鄧氏家族在文化領域逐漸嶄露頭角,並透過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擴大了自家的社交圈子。
如今,在這幾大家族當中,唯有張氏顯得相對較為弱小一些。雖然他們已經拿下了勸農司這塊肥肉,但由於進入堌塬時間尚短,尚未在此地打下堅實可靠的根基。所以說,如果其他幾家聯合起來對付張氏的話,恐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將其徹底擊潰。
然而,話又說回來,剩餘的這三家哪一家都絕非等閒之輩啊!
尤其是那個神秘而強大的卓氏家族,近一年來,他們的發展趨勢就如同被重重迷霧所籠罩一般,令人難以揣測和把握。
彷彿是刻意為之,這個家族竟然巧妙地避開了交河這片地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向北拓展的計劃。然而,他們平日裡的所作所為卻顯得極其低調,宛如隱藏在黑暗中的影子,悄然無聲地活動著。
不僅如此,卓氏家族還瀰漫著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致使外界即便費盡心思去探尋他們真實的意圖和具體的行動計劃,也往往只能無功而返。這種隱秘性讓人們對卓氏家族越發好奇,但又因無從得知真相而感到深深的無奈。
特別要提到的是卓不凡這個人,自從他擔任重要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