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劍門村那夜突然暴發,升級三級行政村後,就踏上了跨躍式發展之路,一大三小四個村莊吸收難民及卓氏出世丁口每天累計超過20人,偶爾小暴發一下能達到24人。
主要是一邊努力封鎖卓氏佔據上游村的訊息,一邊加快發展,有序將上游村忠誠度不足的村民遷移到劍門村,劍門村村民平均忠誠度高達83%,並長期保持在80%以上。
並把組建好的一支支高忠誠度、高武力值的民兵小隊派駐到上游村,牢牢把控上游村的發展,一邊提高村民平均忠誠度,一邊在原有佈局上建造防禦工事,防備蔡氏本家的襲擾,加大西南方向的巡察佈防。
大柳村是黃金建村令所建,每天吸納丁口基本穩定在5人以上,具有糧食產量+5%,人口增長+5%,附建築圖紙一級牛棚、一級廁所及甜水井,這個村莊的最大特點就是爆人、爆糧,定位為後勤基地。
大柳村是上游村的戰略後方,正在加快墾荒力度,加緊建設,但缺少耕牛這一矛盾,在幾個村莊的發展過程中越發突顯。
不知是不是因為大柳村和上游村都建有牛棚還咋的,在兩村交界的一處水潭竟發現一個水牛群,足有五六十頭水牛,真是久旱逢甘雨,缺什麼來什麼。
但牛群的攻擊力可不弱啊,要想圍捕這五六十頭水牛,起碼要準備百十來個壯丁,防住牛群的叢集衝鋒,這沒一定統率能力,還真幹不來這活。
野牛群極難駕馭,只有耗盡野牛的力氣才能成功抓捕,而驅趕這麼多的野牛很容易引起大規模的牛群騷亂,不懂點兵法,操作起來還是有點困難。
但這麼一筆巨大財富就在眼前,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有困難就解決困難,一邊派巡獵隊盯緊牛群動向,一邊抓緊制定圍捕方案,抽調人手。
牛是農家寶啊,數量自然越多越好,畢竟這裡還是一片原始叢林,能夠畜力化,用牛群代替人力那將是生產上的一個巨大提升。
一頭成年的水牛如果使用鐵犁,不需要一天就能開墾出五畝地來,等翻耕後,一頭水牛一天完全能翻耕出10畝地,如果能有個50頭水牛,有個七八上十天的功夫,就能在短時間內開墾出兩三千畝農田,而且不用擔心人工不足。
……
“老祖,我們手上不是有個人懂兵法麼,能否把他加入圍捕隊伍。”在商討圍捕方案時,巡獵隊隊長卓信強建議道。
“你說蔡和?”老祖卓不凡疑問道。
“我是這麼想的,若老祖帶隊去圍捕牛群,讓這傢伙留在村裡也不安全,我們把圍捕野牛群當作一次戰役,這蔡和好歹也是個將領。”卓信強想著自己妻兒老小、侄子侄孫一大幫手無寸鐵的婦孺,天天生活在一個這麼危險的人物身邊,就夜不能寐,吃飯不香。
“我看行,天天這麼好吃好喝的養著,也不是個事,讓他出出力,又不是出兵打仗,讓他賣命,說不定他在房裡睡厭了,還巴不得出來放放風、透透氣。”蝌老祖回言道。
“就是,好歹也算是打獵,還想咋的。”巫祖母憤言道。
“行,我來找他談,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卓不凡笑言道。
……
一早,老祖卓不凡就帶著抽調出的150名壯丁,揹著繩、牽著狗、掛著網,穿著耐用的狩獵服裝,並帶上鋒利的刀槍和精確的箭矢,浩浩蕩蕩就出發了,匯聚著力量和決心,踏上了圍獵的征程。
劍門村又開始戒嚴,巡邏加雙崗,這150名壯丁出了村,村裡可就僅剩老幼婦了,連一些正常的生產生活都停滯了。
在柳林深處,大傢伙悄悄找尋著野牛的蹤跡。
很快,在上游村巡獵隊的引導下,他們發現了一隻龐大的野牛群,正悠閒地啃食著樹幹旁的草叢。
大傢伙迅速隱藏起來,不發出一絲聲響,儘可能地接近目標。
“我記得在石鶴山脈這個位置有個山谷,是我上次在上蔡村打獵的時候發現的,在牛群的西南方向,離著大概四五十里地,而在那裡有一處崖谷,地方不大,但崖谷的開口卻很大,四面也都是懸崖峭壁,陡不可攀,如果可以將牛群驅趕到谷內去,牛群無法跑動,到時花點力氣把谷口給圍了,自然就不會有威脅。”蔡和興致勃勃地建言,這傢伙還真如蝌老祖說得那樣,睡得骨頭都硬了,正閒得無聊,發現卓家沒殺他的意思後,也是靜極思動,卓老祖一提去圍獵牛群,這傢伙連想都沒想,就求著卓老祖帶上他一起。
“你說的真有這麼一個崖谷,恩,倒是一個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