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沾沾自喜感慨了一下,這傳說中的黃金建村令也不咋滴。
這都快兩個月了,村裡只有村公所、食堂、雜貨鋪、民房、八卦井和那個空蕩蕩的小廣場,建設進度堪憂啊!
村裡兩圈閒逛下來就快中午了,聞著有食物的香氣,走進村食堂要了一碗肉雜湯和三個雜糧野菜餅子,聞著挺香,問題是也沒別的賣啊!
一碗肉雜湯5個貢獻點,一個餅子1個貢獻點,物價還可以。
跟食堂大嬸聊了幾句,竟是自己曾曾曾祖奶奶,老祖卓不凡的婆娘。
發現食堂不但賣食物,也以家族貢獻點收購獵物、野菜、乾柴啥得,另外也有處理獵物,儲藏糧食的功能。
……
幾句聊天,逗得這曾曾曾祖奶奶哈哈大笑,花枝亂擅,再加上可愛豆包女兒的神助攻,順利在自己的肉雜湯裡增加了一塊肉骨頭,還說今天是第一次,下次要自已帶碗來吃飯。
說實話肉雜湯中漂著幾根野菜,都是一些內臟、骨頭之類,香是香,沒啥料,也只有鹽味,雜糧野菜餅子不知是什麼做的,吃起來有點拉喉嚨,味同嚼蠟都是高評價。
但實在沒別的吃食,還是哄著女兒用肉雜湯泡了小半個餅子吃了,自己也努力把女兒吃剩的劃拉進嘴裡,還剩一個實在下不去嘴的餅子放進揹包裡算零食了。
沒地方可去,消食進了雜貨鋪,這鋪的確是夠雜的,地上隨意擺放著各種鍋碗瓢盆、箕籠犁簍的,站在門口,都不知道怎麼下腳進去。
鋪裡一老頭,蜷縮在鋪角的一躺椅上打著盹,這還沒到中午,就瞌睡眯眯的,還怎麼發展壯大家族。
重重的咳嗽了兩聲,又跺了跺腳。
“小子,要點什麼?”
“大爺,小子剛來,昨兒剛領了宅子,啥也沒有,您老推薦推薦。”
“呵,小子不賴嘛,剛來就領著宅子了,立啥功了?”
“沒啥功,昨兒剛來時,運氣好遇到根叔了,採到一株藥材,剛好老祖用得上。”
“剛來就遇到海根了,還採著藥了,運氣好!這是哪個祖宗冒青煙了好吧。”
一聊天,才知道不是人均有房住,除了老祖卓不凡和幾位立功且有了婆娘的人有了自己的宅子,都是5-10人一套的大通鋪,一般都是男人5-6人一屋,女人8-10人一屋,兩娃子單獨有一屋,在整個劍門村算獨一份了,確實算是走了狗屎運了。
遭人嫉恨啊!
……
這老頭竟是大柳村仁宗上房的,上房嫡支四世孫,畢字輩,叫蝌,要稱蝌祖公,又遇著老祖宗了。
經蝌祖公一番囉嗦,置辦了兩床草蓆、鋪蓋,一個鐵鍋,一個水桶,兩個陶碗,一把直柴刀,一個揹簍,一個火摺子,一把鶴嘴鋤……
鶴嘴鋤是按老頭要求買的,說村裡每人都有開墾10畝荒地的任務,還把村東臨溪的一塊水窪地劃給了卓青麟,給了張分地證明和種子清單,種啥不做要求,告之南邊的土地村裡正在連片開荒,搶農時,東邊的水窪地雖小了點,但容易開挖,別耽擱、誤了農時。
看樣子老頭還兼了村裡的文書,釋出墾荒任務。
本來還說再來個鍋鏟、兩雙筷子的,被蝌祖公在後腦勺上來了一個大耳瓜。
“臭小子,真不會過日子,要鍋鏟、筷子自己到村口倒根竹子做去。”
蝌祖公幫忙抱著一大堆東西,把卓青麟押著趕回了宅子,前後花了600多貢獻點,這錢是到哪都不經花啊。
蝌祖公的熱心,也把卓青麟整得不會不會的,本來還想買點糧食,看樣子是不行了,坐吃山空,下午還得出去轉轉,找點活計,不能爺倆以啥為生,不能不把野菜餅子不當乾糧啊。
……
下午,把閨女放在揹簍裡,左邊挎著柴刀,右邊彆著水壺,卓青麟雄赳赳、氣昂昂就出了宅門,進了劍門村後山。
後山綿延著一片茂密的樹林,在午後的陽光下,四處都顯得鬱鬱蔥蔥,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漫步其中,顯得格外寂靜神秘。
但卓青麟是來找活路的,不是來踏青觀景的啊!
一路走來,既沒摘到野果,也沒撿到撞樹樁的兔子,至今是兩手空空。
也不是,還是給坐在揹簍中的女兒採了兩束野花,但這不能當飯吃啊。
這後山也不知被村裡的婦孺掃了多少遍了,野菜都挖光了,偶爾樹間竄起幾隻飛鳥,看看手中的直柴刀,還是算了,沒那手藝。
牢記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