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荒丘會盟的結束,卓山一地迅速恢復平靜,各項發展舉措平穩推進,不知不覺就進入9月份。
稻田裡,一片黃澄澄的稻穀隨著秋風翻起金波,稻杆沉甸甸地低下了頭,宛如金色的海洋,不知不覺就進入了豐收的季節。
9 月初時,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充滿豐收喜悅的時節裡,劍門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鐮祭祀儀式。
這一天清晨,陽光柔和而溫暖,灑落在村口那寬敞的廣場之上。原本寧靜的村莊此刻變得熱鬧非凡,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匯聚於此,共同見證這場莊重而又歡樂的盛典。
廣場上早已是人潮湧動,摩肩接踵。歡快的鑼鼓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彷彿要將整個村子都喚醒。村民們一個個興高采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有的手握著鐮刀,有的扛著鋤頭,還有的提著籮筐,每個人都身著盛裝,頭上裹著色彩鮮豔的發巾,顯得格外精神抖擻。
在廣場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張精心佈置的供桌。供桌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祭品,有金黃的稻穀、飽滿的麥粒、香甜的玉米等各類五穀雜糧,以及雞、鴨、魚等新鮮肥美的三牲。這些豐盛的供品不僅展示了今年莊稼的豐收成果,更表達了村民們對天地神明的敬畏與感恩之情。
供桌下方放置著一個古色古香的陶製小香爐,爐內青煙嫋嫋,香氣四溢。香爐前方約三尺處,則整齊地鋪著一紮柔軟的乾草。這乾草可不是隨意擺放的,而是專門為眾人跪拜時準備的,可以讓大家的膝蓋免受堅硬地面的磕碰之苦。
再看供桌兩側,各種農具被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鋒利的鐮刀、結實的扁擔、輕巧的竹籃等等。它們就像是等待出征的戰士一般,時刻準備投入到繁忙的秋收勞作之中。
此刻的卓不凡身著一襲樸素的老農裝扮,頭上緊緊包裹著一條略顯陳舊的發巾,身上穿著一件短小的粗布衣衫,赤著雙腳,腳蹬一雙破舊的芒鞋,褲腿也被高高地挽起。他神情肅穆而又莊重,雙手恭恭敬敬地捧著一疊泛黃的表紙,口中開始緩緩誦唸起一段飽含深情的祭文。
待那祭文誦讀完畢之後,卓不凡微微低頭,對著面前的土地虔誠地祝禱起來。緊接著,只見他雙膝跪地,連續三次清脆響亮地磕頭叩首。然後,他起身從供桌上鄭重地取過三根清香,點燃之後插入香爐之中。最後,將手中那一疊黃表紙投入熊熊燃燒的火盆裡,瞬間化作縷縷青煙嫋嫋升起。
完成這些儀式之後,卓不凡先是朝著天空和大地深深鞠了一躬,表示對天地神明的敬意。接著,他轉過身來,快步走到供桌左側,伸手抓起一把鋒利的鐮刀。他猛地舉起鐮刀,向著村口那片金黃的稻田高聲大喊道:“開鐮!”
聽到卓不凡這聲呼喊,站在一旁圍觀的眾人紛紛高高舉起手中各式各樣的農具,齊聲回應道:“豐收!”一時間,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充滿了喜悅與期待之情。
在這歡快的氛圍中,村裡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話事人以及眾多淳樸善良的村民們,也依次走上前來,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同樣的祭拜儀式。而蝌祖,則作為村子裡備受尊敬的文書,手裡握著一把潔白的紙扇,一面緊跟著祭拜的人群緩緩前行,一面不時地揚起扇子,扯著嗓子大聲呼喊道:“開鐮!”每一次他的呼喊響起,周圍的人們都會立刻齊聲應和:“豐收!”
鑼鼓聲響起,眾多村民在歡快的鑼鼓聲中揮舞著鐮刀,開始了卓山第一次秋收,祈求風調雨順、穀物滿倉。
可卓青麟卻有點兒高興不起來,堂哥青龍在離村時,答應秋收時會帶著交河鎮的眾位親人回村,可寒露已至,村中秋收已開始,可人卻不見回來,讓卓青麟頗為擔心,按道理堂哥他們不致於失言才是。
學堂也開始了為期七天的農忙假期,卓青麟人小,等大人們紛紛祭拜完,開始下田收割後,才輪到一眾小蘿蔔頭,卓青麟帶著眾小學著大人的樣式,東倒西歪地跟著三脆九叩首,這或許就是言傳身教,文明的傳承。
來到這方世界後,卓青麟從一無產階級無神論者,變成了如今這敬天禮地的迷信患者,或許科學的盡頭就是神話吧,只要敢想一切都有可能。
祭拜完後,就帶著一雙兒女來到自家的水窪地,隨著葉片枯黃,地裡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南瓜顯露真形,圓滾滾、黃燦燦的,看得讓人甚是喜人。
看著這一地的南瓜,卓青麟忍不住苦笑,老天也太給力了,就卓青麟自己一人帶著兩奶娃,要收這麼多南瓜,這得收到猴年馬月。
種時嫌地大,收時嫌果多,不收不知道,這南瓜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