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振東夫婦拖著疲憊不堪且傷痕累累的身軀,緊緊跟隨著同樣人人掛彩的鄧氏商隊艱難前行著。這支商隊一路上歷經無數艱險和磨難,但好在後續有鄧氏族兵及時前來接應。眾人相互攙扶著,深一腳淺一腳地緩緩邁進了那座神秘而又令人嚮往的鄧氏總堂所在地——回龍村。
這座名為回龍的村落,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青雲山餘脈回龍山的南麓之下。回龍一帶地域遼闊,地處交河鎮的西南部。它南面緊鄰著波瀾壯闊的堌河回龍灣,北面則依靠著雄偉險峻的回龍山。與此同時,與境內的紫金嶺、西燕山、土堌山以及竹節嶺這四座山峰遙相呼應,自北向南依次排列開來,猶如五條巨龍盤踞於此,氣勢磅礴。
正因如此,這裡素有“五星定位龍盤旋、玉帶纏腰金城水”的美譽。也正是因為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風水格局,使得交河鄧氏家族在這裡繁衍生息,並以“回龍鄧氏”之名聞名遐邇。
鄧氏總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大地之上,它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圍屋,坐落在西邊,面朝東方,彷彿在迎接每一輪初升的太陽。這座圍屋採用了傳統的磚木結構,巧妙地融合了堅固與美觀。
整個圍屋呈堡壘狀,由兩層高的樓房緊密圍繞而成,形成一個封閉式的大圍屋。其外側築起了一道堅實無比的磚牆,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城牆,將內部緊緊守護。
而牆內的每戶人家相互連通,環繞成一個完整的圓圈,所有的房門都整齊劃一地朝向大屋的中心,構成了一套獨特且嚴密的防禦體系。遠遠望去,這圍屋就好似一隻巨大的烏龜趴在地上,那厚實的牆壁便是它堅硬的龜殼,保護著其中生活的人們。
卓振東夫婦懷著滿心好奇,被人引領著走進了這座神秘的圍屋。剛一踏入,他們便被眼前精美的景象所震撼。屋內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樑柱上的裝飾更是美輪美奐,令人目不暇接。
那些雕刻技藝堪稱精湛至極,無論是樓臺亭閣的細緻入微,還是橋樑的雄偉壯觀;無論是農耕漁樵的樸實生動,還是花鳥蟲魚的靈動活潑;亦或是飛禽走獸的威猛霸氣,以及歷史戲劇人物的活靈活現,無一不展現出工匠們高超的手藝和無窮的創造力。
這些豐富多樣、琳琅滿目的題材猶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一般,散發著耀眼而迷人的光芒。它們不僅僅充盈著令人陶醉的藝術魅力,更是如同一面明亮的鏡子,清晰地映照出鄧氏家族那獨一無二的文化傳承以及深厚得如同海洋般廣闊無垠的家族底蘊。
當兩人踏入這片領域時,就彷彿瞬間穿越了時光的隧道,親身感受著歲月悠悠流淌所留下的層層積澱;又彷彿親眼目睹了這個家族從昔日的輝煌走向如今的繁榮昌盛,那份榮耀與光輝始終熠熠生輝。
走進圍屋正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懸於上方那塊莊重肅穆、氣勢恢宏的“高密侯裔”匾額。這塊匾額宛如一顆閃耀的明珠,鑲嵌在正堂的中央位置,散發出一種尊貴而古老的氣息。其下方,則是一幅波瀾壯闊、栩栩如生的回龍山水圖。這幅圖畫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山巒起伏、水流潺潺的美景,讓人不禁為之讚歎不已。而在這圖的兩側,還分別懸掛著一副對仗工整、寓意深遠的對聯:“南陽望族一脈流傳愈盛,新野芳蹤千秋陟降攸臨”。這副對聯用簡潔而有力的文字,訴說著鄧氏家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綿延不絕的血脈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卓振東夫婦竟然能夠以外婿之身順利地進入到鄧氏的正堂之中,這一事實無疑充分展示了鄧氏家族對於他們二人的高度重視與認可。
這種特殊待遇並非輕易可得,而是需要雙方之間建立起極其深厚的信任與情誼方可實現。由此可見,卓振東夫婦在商隊遇襲時的所做所為已引起鄧氏家族的重視,備受矚目。
正堂之下,靜靜地站立著一位文士。他頭戴一頂精緻的文士冠,那帽子彷彿是由最上等的綢緞製成,閃爍著淡淡的光澤。身上穿著一襲青色的直裰,衣袂飄飄,宛如仙人下凡一般。
仔細看去,只見其左右袖口處皆精心繡制了金色的花邊,這些花邊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繁星,點綴得恰到好處,既不張揚又不失華貴之氣。而他的足下,則踏著一雙鮮豔奪目的大紅綢鞋,這雙鞋子與他整體的裝扮相互映襯,更顯其不凡氣質。
再看這位文士的面容,可謂是白皙如玉,毫無瑕疵。他那稀稀疏疏的鬍鬚,猶如微風拂過湖面所泛起的漣漪,輕輕地貼附在下巴之上,為他增添了幾分成熟男人的韻味。
然而,儘管他相貌出眾,但那雙眼睛卻透露出一股清冷之意。即使此刻他面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