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可了不得。”一旁正在分揀貨物的黃臉漢子道。
“您是?”卓青麟有點茫然的對著黃臉漢子問道。
“你叫我柴伯就行,我是仁宗畢字輩,這次走商是我帶得隊。”
“柴伯,下次行商能幫我給我爹帶句話麼,就告知他我在村裡就行,省得他擔心。”
“行,下次我見著他給你帶話,但你最好能寫封信,這樣我也不至於差了。”
“好的,下次行商是什麼時候,我到時寫封信過去。”
“這可說不準,但出發前會告訴大傢伙的。”
“麟小子,這幾天好好把娃娃們帶在村口,哪都不準去,聽到沒?”卓青麟剛要出門離開雜貨鋪,蝌老頭警告道。
“有事要發生,還想著帶著去後山轉轉的,上堂實踐課的。”
“後山也不準去,就在村口待著。”
……
這一天,卓青麟逮著機會就四處打聽,這次通商帶回來的資訊,在村裡的這幾天,資訊太閉塞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過得跟原始人似的,要不是晚上的廣場夜生活每次都被訓的死去活來,沒時間去想那些有得沒得,估計人都要鬱抑了。
事情一直到傍晚,根叔他們回村,才將這次行商情況瞭解了個大概。
這次行商前後歷時15天,其中去行7天,在交河鎮待了4天,回程4天。
總的來看呀,從更為正式和嚴謹的官方角度來講呢:此次通商之舉可謂意義非凡,它無疑是一次極為成功的通商行動吶,整個過程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宛如行雲流水一般。透過這次通商,那劍門村猶如開啟了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門,成功地為其打通了與交河鎮之間至關重要的聯絡通道,使得劍門村不再侷限於一隅之地,能夠得以向更廣闊的北方延伸,進而與 4 各村莊以及 6 各地區逐步建立起了緊密而又暢通的溝通渠道。
這些嶄新的聯絡渠道,就像是一道道閃耀著光芒的橋樑,將劍門村與外界緊密相連,為劍門村後續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讓劍門村彷彿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之上,有望在未來的歲月裡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開啟一段充滿希望與挑戰的全新徵程。
北上交河鎮300多里的山路,與4村6地是指劍門村北面的包括已建4個村莊在內的6方勢力,從南到北分別是:北灣村簡氏、石鶴村石氏、大苗村苗氏(藍氏)、堌河塬張氏,及交河鎮4村6勢力。
其中北灣村已算得上是大村了,有丁口700餘人,離千人級別的三級行政村不遠,以簡姓為主,建村已近1年之久,建於堌河鹽浮灣附近,透過堌河水運逆流而上可達交河鎮。商隊向簡氏提出了結盟意願和交易請求,並在北灣村留宿了一晚,作了一些交易,但並沒有得到簡氏結盟的回應。
石鶴村是個二級村,位於石鶴山脈鶴身位置,地型易守難攻,有丁口300多人,剛升級為二級村不久,據瞭解石家傳住北宋大將石守信一支,家中有名高手叫石破天,但沒得到確認,商隊只在村內做了簡單交易和交流,沒有留宿,出發時石家也派出了一支8人小隊一同前往交河鎮,出於同出北宋一脈的考量,以及與簡家交壤的壓力,石家同意石卓兩姓秘密結盟。
大苗村是畲、苗兩族共建的村子,傳說該村是當年明朝奢安之亂時內遷的畲、苗兩族建立,該村分為內外兩部,內村為藍姓,由女性擔任首領,外村則以男性為主,對外時統稱苗人。原世界該村善於捕蛇、養蛇、採藥、養殖牛蛙等,地處劍門村西邊石鶴山脈的北段,鶴頭、鶴頸部分,靠著西邊鶴頸山下就是一大片河谷,這河谷就是周邊地界的一大絕地,大苗村的後花園——毒蛇山谷所在地。
大苗村因為少數民族,習俗與漢族還是有些差異,所以商隊沒有進入大苗村,只是派人進行了通報,大苗村物產豐富,其特產苗藥是劍門村緊缺物品,商隊只在村界外進行了交易和駐留,並相互約定兩族之間建立友好關係,可以派人相互交易和聯絡。
至於堌河塬,則是交河鎮三河之一堌河的一片衝擊平原,堌河起源於石鶴山脈更西面的青雲山脈,青雲山在原世界就是兩市三縣的地理分界線,海拔一千多米,這會更是高聳入雲,山頂白雪皚皚;堌河塬西起石鶴山北部,堌河繞山而過,堌河北邊河塬歸屬交河鎮,交河鎮已沿堌河北岸建立起了2個二級村落;而堌河南岸河塬至今無主,但這裡水草豐美、土地肥沃,但無險可守,一直以來人口眾多,自古以來各族各姓田產犬牙交錯,是交河地界少有的膏腴之地,至今有六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