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2萬兩白銀。
大市場集市的建成,一下將大柳村打造成周邊各村各族的貨物集散地,簡家、石家、苗家,甚至老蔡家都在這個集市裡長期租賃攤位,販賣自家特產。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柳村的集市勢必越來越繁榮。除了本地村民,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也慕名而來,使得卓山的名氣越發響亮,影響力越發擴大。
……
第二天一早,老祖卓不凡就率著卓氏一干核心,就來到棋坪山弈雲觀,舉辦了一個簡單的揭牌儀式,在道長的引領下,眾人分別上香祭拜三尊神像。
棋坪山弈雲觀,就建於大樟樹北面的一個小山坡上,那顆古樟鬱鬱蔥蔥,鐵幹凜凜,不顯其千年蒼老,倒覺得更加蒼健蔥蘢。
道觀與南邊的玉帶河互相呼應,隱隱位於棋坪的天星位,道觀氣魄恢宏,莊嚴肅穆。卓不凡站在山頂,俯瞰著遠處卓山一域,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他知道,這個集市的建成不僅僅是為了交易,更是為了讓周邊的百姓們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未來,他還計劃在這裡建設更多的設施,吸引更多的商人和遊客,讓整個卓山真正成為一個繁華的之地。
想到這裡,卓不凡轉身走進了弈雲觀,他要在這裡為卓山的未來祈求神靈的庇佑。
弈雲觀顯得是相當幽靜,當前僅招募到一位道士,仰首山叢樹杪間,有幾棵古樟,飛簷峭壁的建築在前方,只覺得蒼茫中的靜謐與莊嚴。
道觀整體前後三進,大門為拱形,上書弈雲觀;前院門房為知客,院中有一個八卦廣場;正堂有三間大殿,正中供奉真武大帝神像,左殿供奉的是關公神像,右殿供奉張三丰真人神像;後院為一排有五間房舍,正中一間為書房,左右兩間均為靜室;後院東西還各有三間廂房,東廂有食堂和柴房,西廂為倉庫和茅房。
院外還零星地長著幾桿翠竹,鬱鬱蔥蔥,頗具靈性。
道觀後山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登山步道,步道兩旁豎著一個個的竹簡形狀的牌匾,上邊篆刻著老子的道德篇,曲曲彎彎中展示著一種哲理的觀念。
山上的風景很美,綠樹叢林,古樹凜然,丁香渲染瀰漫在山野,山谷中灌木叢生,一川煙雨,蔚為壯觀,豁然開朗,的確是一個尋仙問道的好去處。
卓不凡沿著蜿蜒的山道前行,心情愈發平靜。他來到一處清澈的溪邊,蹲下身捧起溪水洗臉,清涼的感覺令他精神一振。站起身,他發現溪邊有一塊巨石,其上刻著一首古詩。卓不凡仔細端詳,詩中的意境竟與此刻的心境相符,他不禁若有所思。
繼續往前走,卓不凡來到一片松林。松濤陣陣,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松香。他漫步其中,感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忽然,一隻白兔從草叢中蹦出,它眨著紅寶石般的眼睛看著卓不凡,絲毫不怕生。卓不凡微笑著伸出手,白兔竟跳到他的手上,溫順地趴下。這奇妙的一刻,讓卓不凡深深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遊覽完後,卓不凡就與道士進了後院,單獨與之進行了交談。
事後,眾人不知卓不凡與道士聊了些會什麼,出來後卓不凡對道士尊敬有加,立馬宣佈在卓山棋坪山弈雲觀設立道教學堂,邀請道士擔任堂主,為卓山大長老,向卓氏子弟傳授道家學說和武藝,職權有如卓不凡本人;原來道士亦是卓氏子弟,出身於武當山的卓一航,武當慧劍的傳承人,武功道法相當了得。
卓一航欣然答應,他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培養出一批傑出的弟子。
卓山道教由此興盛起來,成為了卓氏一族穩定發展的護航者,是卓氏的一支隱藏力量。
而卓不凡則在背後默默支援著卓一航,兩人攜手共同守護卓山的和平與安寧,誓將卓山打造成一個道風濃厚、人民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
武當慧劍經武當開山鼻祖張三丰發揚光大,比卓家傳承的一字慧劍門的慧劍術更勝一疇,其劍法融合了道家哲學和武術技巧,強調內外兼修,動靜相因,與道教文化緊密相連;劍不僅是武器,更是心頭的慧劍,能夠降妖除魔,象徵著內心的修行和悟道?。
棋坪山弈雲觀一揭牌就成了卓山一域的修行聖地,比之劍門山卓不凡有過而無不及。此後,卓一航便常駐弈雲觀,悉心教導族中弟子武藝道法。
他所傳授的慧劍劍法,猶如仙風道骨,族人修習後,不僅武力大增,心境也更為澄澈通明。
一時間,卓山勢力迅速崛起,聲名遠揚,吸引了無數江湖人士前來拜師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