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簾洞。
“戰天鬥地?鬥戰勝法?”
“天地同源,萬氣本根,術法同源,萬道歸一!”
孫悟空盤坐在洞內的石椅之上,金眸緊閉,心中默默回憶著酆都大帝傳授給自己的鬥戰勝法。
一邊苦思其中的道途意境,一邊默默回憶著酆都大帝那一拳的風采。
“萬法大道,終歸學淺,道法歸一,才是大道之巔。”
“引以大術之中,便是三千大術歸本源!”
“大道朝天,可這萬千大道歸一,俺老孫怎麼就悟不透其中的道理呢?”
孫悟空一邊苦苦冥思,一邊卻心中惆悵。
縱使他天生靈明心智,但對於酆都大帝的傳授以及展示的拳法,依舊有些不為所知,總覺得雲裡霧裡。
二人境界相差太大,終究隔著一層鴻溝,並且酆都對於猴子的術法教學,總是雲遮霧繞,這就讓孫悟空百思不得其解,並且還有點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便是如此。
孫悟空不曾質疑酆都大帝的神通術法和道韻感悟,在他的心中,酆都大帝已然是自己此世唯一所追隨之人,對於其對於自己的指點,以及幫助,猴子都深懷感激。
尤其是對於神通術法道韻功法的指點,不論是當初的混沌法還是現在的鬥戰勝法,亦或是那一拳所展示的三千萬年的道韻感悟,對於他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甚至是視若珍寶。
“俺老孫乃是天生地養,就不相信還參悟不了這神通術法。”
“大帝於我恩重如山,若是俺老孫受他親傳,卻不得要領,豈不是給大帝臉上抹黑,丟了他老人家的臉面?”
猴子心中暗暗苦思,更是堅定了自己要融會貫通,學而精進的決心。
摒棄心中雜念,孫悟空漸漸安撫心中的思緒,對於神通術法,神功大術,他本就有著極強的感悟。
天生地養,靈明石猴,這便是他天生所擁有的傲人悟性。
再加上他那本就桀驁不屈的個性,事事務必要求自己出類拔萃,名列前茅。
當初跟隨菩提老祖學藝,猴子便是一顆赤子之心,但求長生之術,細細鑽研,這才有瞭如今的傲人戰力。
是以,這也使得他在道韻神通之術方面,總是強於他人。
結合酆都大帝的教導,猴子也開始漸漸收斂了自己的心性,懂得了隱忍,事事三思而後行。
綜上如此,孫悟空的變化不可謂不大,這也讓得他對於道途和道韻的感悟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感觸。
石椅之上,金猴明悟,周身道韻悠然,天地靈氣好似那穹天玉露,寶象神通,在這水簾洞中不斷凝結。
三千道法心中悟,天地神通在我心!
地心通,天地通,神通術法,皆在其中。
“嗡嗡嗡……”
隨著孫悟空的潛行領悟,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之中飛逝而過。
水滴石穿,氣海臣服。
且不聞,白浪滔天,松柏好似擎天柱。
且不聽,道法臣服,萬物本源天地通。
無形之中,一場悟道契機,在這洞天福地花果山之中徐徐飄蕩而出。
自古悟道者,皆是心通神明之輩。
七十二門門道道,三十三術法神通。
有大地同源升騰而起,形成一道七彩神韻,懸掛在花果山上空。
有神光術法,在水簾洞內乘風而起。
孫悟空靈海空明,不斷的回憶著酆都大帝之前對於自己的教導:
“你這猴子,還真是不知湉嗤,不過你卻是意會錯了。”
“千門大道,萬門術法,終究不過是術法同源。”
“想著多多益善,身具萬法,不過是囫圇吞棗,參悟不深。”
“此等眼界終究是有些狹窄了。”
“法並非越多越好,所看重是對於術法的鑽研和對道途的領悟。”
“正所謂,一法出,萬法破!”
“這才術法大術真正的巔峰造極!”
“……”
咔咔咔!!
剎那間,猴子體內彷彿傳出一道濃厚炸響,體表之上道道金光不斷浮現而出,三寸之上,彷彿有金蓮顯化。
隨著對於道途的感觸,他心中對於酆都大帝的那一拳,似乎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看似樸實無華的一拳,實則,已然是返璞歸真!
大道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