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後,她也要與皇子和公主們一樣,同往尚書堂學習。
謝杳兩眼一閉,躺在床上。
棠梨見狀,連忙跑上前詢問:“小姐,可是傷口又疼了?”
“沒有。我倒是希望它疼了。”謝杳生無可戀地回答道。
門外的元序聽了這番話,忍俊不禁,放輕腳步,轉身悄悄離去。
謝杳的傷口癒合得很快,這也意味著尚書堂學習的日子就這麼到來了。
今上的子嗣並不多,只有三位皇子和兩位公主,其中端淳公主元承錦不過九歲,三皇子元康剛滿六歲,也就只有太子、二皇子和永樂公主與她年紀相仿。
如此倒也不難應對,謝杳的腳步不由得輕快了許多。
“太子妃請留步。”
謝杳聞聲回頭,來人一身玄紫色錦衣,氣質華貴。
“二殿下。”謝杳見禮。
“本殿與太子妃從未見過,太子妃何以認得出?”二皇子元慶勾了勾唇。
“謝杳不才,只是素聞二殿下喜愛這玄紫之色,斗膽一猜罷了。”謝杳坦然相告。
“太子妃何必自謙呢?爾乃是皇祖父欽定的太子妃,令尊是大晟的江寧侯,令堂是大晟的飛燕將軍,令外祖還是淮南節度使。太子妃,爾絕非泛泛之輩!”元慶咄咄逼人。
“二殿下所言非虛,但恕謝杳不能苟同。這些親人確與謝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可謝杳終歸只是謝杳。”
元慶沒出聲,似是在等她繼續說下去。
謝杳付之一笑,緩緩開口:“謝杳斗膽一言,當今聖上是殿下的父親,皇后是殿下的生母,殿下的祖父是太祖皇帝,祖母是太后,外祖父是大晟的國公,威望堪比一國宰輔。可這些都是他們的名望,二殿下不過只是二殿下而已。”
“不過只是。”元慶抬眸,“太子妃當真有趣!”
“哥哥,你怎的還在這兒?”
一個身著月白色廣袖襦裙的女子,步態端莊,舉止優雅,自元慶身後走上前來。
她目光一轉,望向謝杳,細聲細語地問道:“這位是?”
“見過永樂公主,在下謝杳。”
謝杳的目光掃過公主的衣裙,心中暗歎:竟有人同哥哥一樣,也喜歡這個顏色。
“這位便是太子妃。”元慶在一旁介紹道。
永樂公主向謝杳施了個禮,回身望向元慶,“哥哥,我們快些走吧,別讓太傅等太久。”
謝杳倒是不甚著急,這位太傅說來也是與她關係匪淺——太傅顧懷川,汴州人氏,是她祖父的得意門生。無奈謝杳生得晚了些,時至今日還未曾與他見過面。
見二皇子和永樂公主漸漸走遠,謝杳不由得加快腳步。她可不想最後一個到,那樣傳出去怕是會被人說不把皇家放在眼裡,又是一場無妄之災。
尚書堂下了學,顧懷川叫住元序和謝杳,讓他們留下。其餘的皇子和公主紛紛斂了東西,依次離去。
元序和謝杳等在原地,待人都走了後,起身來到太傅跟前。
“阿杳都長這麼大了!”顧懷川欣慰地望著謝杳。
謝杳聞言,微微一笑。
顧懷川側目,囑託元序:“殿下,阿杳孤身一人在這宮中,你要多幫襯她。”
“老師放心,孤定會照看好她。”元序神情認真,篤定地說道。
春來夏往,秋收冬藏。
宮中的日子,就在尚書堂日復一日的朗朗書聲中過去了大半,像是一潭死水,泛不起一絲漣漪。
可就算如此,誰又能說這樣的日子不好呢?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平靜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