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朱元璋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一掃多日來的陰霾,心情格外舒暢。
他本來想著今天帶朱雄英來參加朝會,正式向滿朝文武宣佈,他的皇長孫回來了。
可是昨天晚上雄英很晚才回去,又累了一天,不想他天還沒亮就起床,想著下次朝會再帶上他。
可是滿朝文武早就得到訊息,已經等不及了,翰林學士劉三吾第一個出列,直接問道:
“陛下,微臣聽說陛下昨日去虞懷王陵墓,帶回來一個長相酷似太子的年輕人,可有此事?”
劉三吾是大本堂的先生,已經八十高齡,深得朱元璋信賴,奉旨教授皇子皇孫學業,朱允炆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本來太子病危,看陛下的意思,有意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待他日朱允炆登基,他就是帝師。
現在有個來歷不明的人,要搶他寶貝學生的位子,他當然不樂意。
朱元璋本來不打算今天宣佈,但劉三吾問了,看滿朝文武熱切的眼神,也就實話實說。
“劉先生說得對,咱在這裡正式宣佈,咱的皇長孫朱雄英回來了,改日帶他跟諸位見面。”
藍玉、常升登淮西武將一聽,頓時喜形於色,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只要陛下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公開宣佈朱雄英皇長孫的身份,他就是當之無愧的皇太孫。
但大多數文官並不這樣想,朱允炆是他們按儒家思想培養的優秀學生,而朱雄英背後站著的是整個淮西武將勳貴。
尤其是翰林學士劉三吾和太常寺卿黃子澄,他們都是大本堂的先生。
劉三吾說:
“陛下,虞懷王已經薨逝十年,怎麼可能死而復生?皇家血統不容混淆,請陛下明察。”
朱元璋擺擺手。
“劉先生有所不知,十年前雄英並沒有薨逝,而是處於假死狀態,被一個世外高人所救,在外學習十年,現在迴歸。”
劉三吾怎肯就此罷休。
“陛下,十年前,虞懷王薨逝之時,滿朝文武大多都在現場,親自看著虞懷王入殮,棺槨封入地宮。”
“就算虞懷王真的處於假死狀態,又被世外高人所救,那這十年他是在陵墓地宮裡面生活嗎?”
朱元璋冷哼一聲。
“劉三吾,世外高人自然有世外高人的辦法。”
“雄英長相跟太子有七成相像,跟十年前也有五成相像,身上戴著入殮之前的玉佩,難道朕還能認錯自己的大孫不成?”
朱元璋已經生氣了,對劉三吾的稱呼已經從先生改為直呼其名,自稱也由“咱”變成了“朕”。
劉三吾當然知道陛下生氣了,但如果此時不否定那個來歷不明人的身份,一切就晚了。
“陛下,這個世界上,長相相似的人有很多,光憑長相併不能斷定他就是虞懷王。”
“如果確實如陛下所說,那就說明,現在虞懷王的棺槨裡面是空的,只需要開啟棺槨,一看便知。”
朱元璋心中頓時咯噔一下,昨天忘記這個事情了,如果雄英穿越是真的,那棺槨確實應該是空的。
他也很想知道,棺槨裡面的雄英到底還在不在?
眾多文臣看陛下猶豫,也覺得事有蹊蹺,紛紛附議。
“陛下,微臣覺得劉大人言之有理,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其實,藍玉和常升等淮西武將雖然從情感上,相信那個人就是朱雄英,但心中有同樣的疑問。
劉三吾說的合情合理,他們也不好反駁,也就站著沒動。
朱元璋看幾乎所有大臣心中都充滿疑惑,如果不讓他們信服,恐怕日後還會引起爭議。
“好,既然如此,那所有臣工就一起去看看。”
劉三吾見陛下同意了,剛剛忤逆了陛下,現在趕緊找補。
“陛下聖明!正好,虞懷王陵墓離孝陵很近,我等也好去祭拜孝慈皇后。”
朱元璋點點頭。
“劉先生說的是,皇后生前最疼愛雄英,現在雄英回來了,也可告慰皇后在天之靈。”
朱元璋當即帶著滿朝文武,浩浩蕩蕩出城,向鐘山上的虞懷王陵墓走去。
此時,五百錦衣衛還守衛在陵墓的墓道入口,眾多太監又在墓道兩邊和墓室裡麵點上了蠟燭。
朱元璋帶著滿朝文武穿過長長地墓道,進入寬敞的墓室。
墓室裡燭光昏暗,氣氛有點瘮人。
眾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