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府邸,書房內。
袁逢端坐著,王潛則坐在他的對面,講述著關於鍊鐵作坊的情況。
雖說這這個鍊鐵作坊的實際生產及人員管理,全由王潛說了算,但好歹也是他與袁家合作的產物,而且在明面上,也是屬於袁家的產業。
因此,關於經營上的一些事情,還是很有必要跟袁逢來磋商一下的。
“王大匠,您說的可是真的?這作坊一日真能出鐵三萬斤?”
聽完王潛講述的鍊鐵產量,袁逢的臉上,也滿是不可置信。
“怎麼?”
王潛笑著看了袁逢一眼,“袁家主這是不信?”
“這倒沒有。”
袁逢苦笑著搖了搖頭,“只是讓鄙人沒想到的是,王大匠竟還有如此本領,著實讓人敬佩不已。”
“袁家主過譽了。”
王潛謙虛的擺了擺手,“在下區區一書生而已,哪裡懂得那麼多?弄出來的這些東西,也不過是拾他人牙慧而已。”
“哦?”袁逢面露好奇的問:“聽王大匠此言,這些東西,都是出自他人之手?”
“不錯。”
王潛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止這鍊鐵,包括琉璃、肥皂、紙張等物,都是在下從他人那裡學來的!”
“這……不太可能吧?”
“如果真像您說的那樣,那些東西全都是出自他人之手,為何一直不曾被世人所知呢?”
袁逢有些懷疑的問道,只以為這是王潛在故意藏拙。
王潛看向袁逢,笑著問道:“敢問袁家主,倘若有一個老農來跟您說,他有辦法可以使一畝地的糧食增產至十石,甚至是更多,您信是不信?”
“不信。”
袁逢想也不想的便搖了搖頭。
“為何不信?”王潛追問道:“是不信老農說的話,還是不信一畝地真能產十石糧食?”
“這個嘛……那自然是都不信的……”袁逢言辭含糊的回道。
“依我看,還是前者更多一些吧?”
王潛笑眯眯的看著袁逢,“在您看來,不過一個普通老農而已,怎麼可能做到那些呢?是與不是?”
“呃……”
被戳破心思的袁逢,頓時語塞,臉上閃過一絲尷尬。
王潛繼續說道:“如果由在下來跟您說,一畝地確實可產糧十石,您信是不信?”
“這怎麼可能?”
袁逢眉頭微皺,“在下雖不通農事,但家中也有不少田產,便是年景最好的時候,一年也才不過產量三石而已,怎麼可能達到十石?”
“世間奇人甚多,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砂石能變琉璃、豬油能變肥皂,糧食增產,自然也並非虛妄!”
“只可惜,當世之人,對於那些奇人,大多都報以鄙夷之態,他們弄出來的東西,自然也就無法為世人所知。”
王潛一臉感慨的說道,他的這番說辭,雖說多少有些偷換概念了,但其道理卻還是一樣的。
畢竟,就連後世的那位大神,在一開始說出要研究畝產數千斤的水稻時,也曾遭遇過不少質疑,更不要說這個時期的人們了。
聽完王潛的一番話,袁逢忍不住開口問道:“那照王大匠的說法,這一畝地,真能產糧十石?”
“不錯。”王潛點頭說道:“而且根據糧食物種的不同,一些高產作物,甚至可以達到畝產十五石以上,甚至是更多!”
嘶……
聽到這話,袁逢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畝產十五石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
依照目前一畝兩石的產量來計算,想要養活一個五口之家,起碼需要種二十畝地以上方可。
可如果一畝產量能達到十五石的話,那這二十畝地,就足以養活七個五口之家。
同樣的二十畝,後者竟能多養活三十多口人。
這……這要放眼整個大漢的話,那得多養活多少人?只怕三億都不止吧?
想到這些,袁逢也不禁嚥了一口唾沫,艱難的問道:“這麼說的話,王大匠那裡,卻有可增產十五石的方法?”
“怎麼?”王潛看了袁逢一眼,笑呵呵的問道:“袁家主對這個感興趣?”
“啊?”
袁逢呆了一下,然後愣愣的問道:“不知王大匠此話何意?”
“在下的意思是,糧食增產的方法是有的,但卻需要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