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的水太涼,可謂是天差地別。
感受到王潛目光中那不加掩飾的欣賞之意,呂布、公孫瓚、黃忠等人,不免心神一陣激盪。
前有天子,後有帝師,自己這些人,想不進步都難了。
“諸卿。”
就在這時,劉宏笑著說道:“朕方才正在聽師父講課,剛好諸卿也來了,不妨一起來聽一聽?”
“喏!!”
眾人聞言,紛紛恭聲應和。
隨後,劉宏命人取來坐席,招呼著眾人,如眾星拱月般,圍著王潛坐了下去。
待眾人落座之後,劉宏看向王潛,問道:“師父,您方才說到,除了糧食產量之外,氣候還能影響到王朝的興衰?”
“嗯,不錯。”王潛笑著點了點頭,“不過在講課之前,為師要先考一考你。”
劉宏神色一怔,而後點了點頭,“師父請問。”
王潛看向劉宏,道:“你可還記得,《尚書·微子》當中的內容?”
“記得。”
劉宏毫不遲疑道:“據尚書記載,微子看到當時朝政混亂、天災不斷,而帝辛又不惜民力、四處征伐,認為國家就要滅亡了,於是便想著出走避禍……”
“嗯,很好,那你再說一說,在帝辛繼位之初,商王朝是什麼樣的情況?”王潛繼續問道。
“呃……”
劉宏想了想,然後回道:“根據古書記載,帝辛不僅才思敏捷、能言善辯,且身材魁梧,在他繼位之初,也曾是風調雨順、四方臣服……”
王潛:“那你可曾想過,帝辛在一開始的時候,明明呈現出了一副明君之相,為何到了後期,偏偏就將商王朝變成了那樣?”
“這……”
劉宏微微一怔,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師父,您是說,商王朝後期之所以天災不斷,戰亂不休,可能是因為氣候的變化?”
“不錯!”
王潛深吸了一口氣,凝聲說道:“你細細翻閱史書就會發現,自商湯立國到帝辛繼位之前的近五百年間,關於災害的記錄與描述,可謂是少之又少。
也就是說,在帝辛之前的氣候是相對溫暖,是適合農作物生長。
但偏偏到了帝辛後期,就突然變得災害頻發,緊接著帝辛就開始橫徵暴斂、四處征伐,惹得民怨沸騰、諸侯反叛。
而且帝辛繼位之初,明明是才能過人,四方臣服,怎麼到了後期,突然就變得橫徵暴斂、四處征伐?
一個人前後行為,突然發生瞭如此反常的變化,難道就不覺得奇怪嗎?”
劉宏點了點頭,“師父這麼一說,卻是讓人感到奇怪。”
王潛點了點頭,沉聲道:“依照為師的推測,在帝辛後期的時候,氣候發生劇烈的變化,使得當時的氣溫極速降低。
氣溫變冷,不僅會降低糧食產量,還會使得降雨減少,進而造成大面積的乾旱。
民間有諺:久旱必蝗,乾旱之後,蝗災就會隨之而起。
糧食減產,本就極大的影響到了百姓的生存,隨之而來的乾旱、蝗災,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百姓的苦難。
赤千里地、餓殍遍野!
如此一來,就會引出一系列連鎖反應,百姓民不聊生,國家財政收入不足,貪官汙吏遍佈,進而使得反叛不休,最終導致王朝覆滅。
更可怕的是,在商人百姓苦不堪言的同時,四方諸國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有的甚至比商王朝還要悽慘……”
說到這裡,王潛頓了一下,然後看向殿內眾人,“讓你們說,當一個國家內部天災不斷、民不聊生的時候,他們除了內部進行各項整頓之外,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