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權力與義務(1 / 2)

聽得王潛的主張,胡廣頓時呆愣原地。

關於四民平等的觀點,雖然古之聖賢也多有提及,但大多已被世人所摒棄。

自古以來,便有刑不上大夫之說。

加之,當今時代的話語權,大多掌握在士人手中。

他們怎麼可能認同這個觀點?怎麼可能去跟其餘三民搞什麼平等?

真要有人提出這種觀點,無疑會成為所有人的敵人。

可這個王潛,不僅提了,而且已經開始做了,著實讓胡廣大為震驚。

不難想象,王潛這個四民平等的主張,一旦傳揚出去,必會引起天下士人的共同反對。

真到了那時候,引起四方動亂不說,就連王潛的性命,怕也難以保全了。

想到這些,胡廣的眼眸深處,不禁閃過一絲擔憂。

除去欣賞王潛的才能之外,他也明顯感覺的出來,王潛的確是一心為著大漢著想的。

這樣一個青年俊傑,若折戟於學說鬥爭當中,著實過於可惜了。

沉吟片刻,胡廣當即說道:“伯淵所說,固有道理,但你可曾想過,倘若人人追求平等之說,那天子又將置於何地?”

聽到這話,王潛先是一愣,而後目露感激的看了胡廣一眼。

他知道,胡廣此問,就是在隱晦的提醒他,平等之說當中的矛盾與漏洞。

自罷黜百家以來,人們便將天子視為上天之子,是天命所歸。

你王潛真要敢提出平等之說,人們定會以此為藉口進行攻犴。

到時候,一個不尊天子的名頭,便足以斷送了性命。

不過,對於胡廣的擔憂,王潛卻並未在意。

畢竟,他既然敢提,那肯定能解釋的通。

念及至此,王潛隨即緩聲說道:“昔日,天下分崩、黎庶艱難,高祖皇帝橫掃六合、定鼎天下,方才有我今日之大漢。

孝武皇帝北擊匈奴、降服西域,掃除外患,方能樹我中國之精神。

後有光武皇帝,復興漢室,再造江山。

是以,天子之所以為天子,蓋因其有功於天下,故而承得天命。”

聽到這話,胡廣不禁為之動容,繼而問道:“依伯淵所說,事所以有貴賤,皆因其功之高低?”

“然也!”

王潛正了一下衣襬,說道:“朝中之臣治理有功,得以拜相;軍中之將,護國有功得以封侯。

將相之所以為特權,並非其天生高貴,而是因其有功。

黎庶之所以為平民,也並非其天生低賤,而是因其無功於天下。

人之高低貴賤、與其事無關,只因其功不同而已。

士農工商,亦是如此……”

“不知司徒以為然否?”

聽到這樣一番理論,胡廣只覺心頭一震。

直到這時他才明白,原來王潛所說的四民平等,並非是他所理解的那種完全平等。

人都是平等的,但又因為各自“功勞”的不同,而最終分出了高低。

在胡廣看來,王潛這個“事功學說”,完全是站得住腳的。

功在前、位在後,不僅解決了皇權天授的說法,也進一步解釋了特權存在的合理性。

這套理論,如果能夠推行出去的話,不止是農、工、商,就連軍隊、豪族、宗室中人,也會大力支援。

畢竟,對於諸多權貴來說,他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高位或特權,靠的就是本身、或是其祖先立下的功勞。

有了這種說辭之後,他們自然便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得到一切,而不必擔心被人說三道四。

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父親,為國家流過血、受過傷,那他就應該享受一些特殊照顧,就應該擁有一些特權。

至於士人的話,雖然也會有反對者,但卻並不會如何強烈。

畢竟,在多數士人眼中,“功名”二字,也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你總不能說,一個寸功未立的人,就該理所當然的應該享受所有特權吧?

真要那樣說了,別說是其餘三民了,就是諸多讀書人,也會立馬跟你翻臉的。

區別就是,這個所謂的“功”,既有安邦定國之分,也有教化萬民之利。

至於最後該去如何解釋,那就全看王潛如何去說了。

想到這些,胡廣的念頭,也立馬通達了許多。

只見胡廣朝著王潛拱手一禮,“伯淵高論,老夫佩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